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之以道

(2014-06-08 11:22:55)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杂谈

 

女儿根据今年海南高考作文要求写的

《爱之以道》

 

       西方有一句古谚:通往地狱的路,往往是好意铺成的。

       这话说的狠绝,不近人情,但仔细想想又不无道理。剪开蝶蛹的人,本是悲悯茧中挣扎的蝴蝶,蝴蝶却因此无法将体液压进翅里,失去飞翔的能力只得笨拙爬行。喂养天鹅的人,本是关怀冬季途经的天鹅,天鹅却因此缱绻于被人照料的温暖,拒绝迁徙南方从而命陨寒冬。

涑水先生有云:“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有悖于生命法则的爱,非但不能迎来“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风光,对于自然规律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破坏。

       在美国作家伯罗蒙塞尔的《自然之道》一文中,他记叙了与同伴在南太平洋小岛上考察的经历。那是一个观察太平洋绿龟的幼龟离巢入海的黄昏,幼龟为躲避天上的食肉鸟藏匿在巢穴里。不久一只幼龟探出巢穴,踯躅不前时一只食肉鸟飞来企图将其叼走。“想想办法救救它!”伯罗蒙塞尔和同伴对向导说。“叼就叼吧,这是自然之道。”向导的冷淡招来大家的不满,他只好不情愿地将幼龟抱起,引进大海。其实这只幼龟是龟群的侦查龟,它的没有归巢传递给龟群一个错误的信号:外面很安全。于是乎成群的幼龟从穴口鱼贯而出,在这片无遮无挡的海滩上成为了食肉鸟们的大餐。“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有可能走向反面。”伯罗蒙塞尔在结尾说道。

      昔时孟子曾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之所以能称为人,就是因为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的情怀。然对于一个真正成熟的人而言,拥有爱意与善念是远远不够的。正可谓:“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所以他必须足够理智,才能在大是大非前作出明智的判断,才能在规律法则前保持敬畏的姿态,才能在悲悯良善前不失理性的思考。在这份理智下,他才能懂得爱之以道,懂得看似冷漠的自然之道背后,是一颗亘古不变的万象包罗的心。

       从原始社会对电闪雷鸣的怖惧,到农业社会对风调雨顺的祈盼,从工业社会的人定胜天的呐喊,到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宣告。大自然需要成熟的人类给予她一份成熟的爱,这份爱里包括尊重,包括宽宥,包括适度,包括自由。她不需要我们在凯巴伯森林里为了保护鹿群而枪杀狼群,她不需要我们在什刹海水域放生上百斤的鱼,她不需要我们在野生保护区喂养野生的动物。有时,她只需要我们做一名旁观者,静待她的交错演替。

朝暾夕月的辉映,江河湖海的流转,春夏秋冬的翩跹,这是我们接受的她的馈赠。

    “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这是她需要的我们的报答。

       爱之以道,以自然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