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同的商业文化渐行渐近
浦家文苑
转过南锣鼓巷的人们都是记忆犹新,因为那里主要还是以商铺为主,老北京胡同的景致为辅,向外人展开着一种别样的文化来。您来到那里,看到的是最普通的景致,有不少胡同里的老北京俨然就是那些巡街的治安人员一般,当街聊天,您在观赏他们的家园时,他们也在观察你们。当然,胡同里那些特有的景致也是令外来人着迷的,如夏日里举着大蒲扇光着大板脊梁当街聊天的大叔大爷们,冬日里,挤在墙角下闲磕牙的也是不少,当然最重要的是四合院的格局也令人们着迷。
然而,随着老胡同越来越少,剩存的老北京特有的四合院就是宝贝了,可是那里一般都不开放,看到的大门墩也就是在门口领略一下,而那些开放的胡同就像南锣鼓巷,里面的大门墩不少,就摆放在大街上让人们瞧,而在那里的民居您也照样是进不去的。
我听说了有个渐渐兴起的胡同叫做五道营户胡同,那里曾经是明朝时期守城的兵营驻地,估计现在就是一个普通的胡同而已了,于是就趁着有时间走了一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清早这里是很清静的,街道静悄悄的,看来到这里也得是下午或者是晚上。不过,这里有着与南锣鼓巷很类似的商业文化气息,胡同的味道也是有一些,并且还保留了一些兵营时期的铜刻壁画。
所谓胡同商业文化估计就是走的现下这样的路子吧,商铺的名字古怪有趣,广告透着洒脱与调皮,其实从商店里面一点也看不出胡同的影子来,但是满大街上胡同具有的东西却也不少,如四合院的大门,大门墩,只不过牌匾也透着有些新意。
不过,俺倒觉得这里也在学南锣鼓巷的样子,像是个孪生兄弟。这样的胡同文化发展是不是北京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不得而知。然而这里毕竟过去是兵营集中地,有其特点,假若再按照胡同原意保留住更多过去的样子就更有看头了。
既然胡同越来越少,那么开拓胡同商业文化,保留住原汁原味,将是老北京人和全国人民的期待。


▲老场景,大蒲扇,街里下棋寻乐呵

▲胡同里静悄悄的,这里却是很热闹

▲早起的胡同人

▲一个小吃店,却是疯人愿

▲不知这里醉倒了多少酒徒


▲土气么,看着还成哈

▲冬日里的窗口,温馨温情,有些小资情调

▲小店在窗户边上放这样一块牌子有些深意。

▲亲切的大三轮

▲看这几个娃娃够各色,尤其是那全副武装的啥都齐全,枪都上了镗了,子弹有的是

▲穿着这样的高跟鞋压马路,够爽

▲这腔调看着有些毛骨悚然,嘿嘿

▲老物件稀罕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