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研究】《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2012-07-30 20:33:39)
标签:

“四步”复习

杂谈

分类: 课题研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五年级)

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七小学  杨熙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2.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3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分数基本概念的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一张纸条。教师准备课件及板书设计的纸张。

教学过程:

   一、  知识梳理

 1.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课前同学们已经自行梳理了本单元的知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侧重说一说本单元有哪些知识点及你在学习本单元时遇到的困难,小组内可以帮助解决同学遇到的困难。不能解决的题目,全班交流时提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交流开始!

2.小组合作,梳理交流。

3.汇报展示,构建知识结构(板书同学们汇报的知识点,并介绍其它形式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提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目标明确且为后续学习节约时间。通过课前梳理、小组交流、汇报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梳理知识的方法,体现“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二、  查漏补缺:

    分数的意义:

1.判断:一根木料锯成8段,用去3段,用了八分之三,还剩八分之五。(  

2.用分数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略)。

 

12  教师点评侧重点】

1)侧重对分数的意义中“平均(或等份)”的强调;

2)侧重对分数两种意义的解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

分数与除法:

3.填空:

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  ),每段占全长的(   )。

4.判断:

1)奶奶腌制咸鸭蛋,将500克食盐放入200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四分之一。(  )(泓佳等提供)

34  教师点评侧重点】

结合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必要时进行举例策略的应用(如盐与盐水问题)。

 

分数单位:

5.判断:

1)分数中最大的分数单位是二分之一,没有最小的分数单位。(纹提供)

2)不同的分数,分数单位一定不同。(绮提供)

3)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可能相同。(廖提供)

5  教师点评侧重点】

分数单位的意义是什么?分数单位由谁决定?

 

分数的基本性质:

 
6.填空: 5/7 = 5 ×() 7 ×  5

            5/7 = 5 + 10  7 +( 

6  教师点评侧重点】

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遇到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发生加减的变化,需转换成乘或除以的情况,才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应问题。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7.填空:

因为a/b5b不为0),所以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林钲浩提供)

7  教师点评侧重点】

1.能看出此分数表示ab之间有倍数关系;

2.会求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题目的分析与解决来解析知识点中的重点词语,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明确了错因,不抽象、不空洞。另一些题目的选取来自孩子们本单元知识整理纸中收集的题目,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的现实水平。

三、应用拓展:

(一)选择:

1.通分后,分数值(  );约分后,分数值(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2.一个分数的分子不变,分母除以4,分数值( )。

A、不变;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3.把一根细绳连续对折三次,其中的一段占全长的(  )。(提供纸条)

A.  1/3          B. 1/6        C. 1/8

(二)综合应用:

小丽和小红做同样的题。小丽3分钟做11道,小红4分钟做15道。谁快?(洪、怡琳等提供)

【综合应用题  教师点评侧重点】

因为解题思路的不一样,因此不能认为数值大就快,还要结合具体情况考虑。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题目的练习,帮助学习在前面整理与学习的基础上加宽与加深相关的应用,促进对本单元知识的全面理解,提高对生活中相关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