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逝年华

(2012-12-27 18:22:17)
标签:

有爱

人格

更大

精神

于让子

分类: 原创

    今天,再次认真品读了一遍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关于爱情主题的小说《伤逝》,心中有颇多的感慨,忍不住想写点什么,也动动手指,不至于让一向笨拙的手在这寒冷的冬天更加愚钝。

    《伤逝》记叙的是青年男女涓生和子君爱情一步步走向破裂的故事。阅读完小说,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至少两点比较传统的结论:一是经济对爱情的重要性。二是精神契合对爱情的重要性。经济是基础,精神契合是爱情的生命力。只有它们的完美结合,才能奏出最和谐的爱情乐章。在这里,我想从三个方面下手,谈谈我的鄙见。

    首先,整部小说反复出现寂静、空虚、寂寞和虚空。当然,这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都是出现在涓生怀着悔恨的心情以手记回忆性的叙述方法表达出来的。失去了爱情的涓生,就像一只受伤的枯叶蝶,空虚与寂寞填充的心灵,让双翼也变得无比沉重。爱情让生命变得充实多彩,这一点,我想体味过爱情甜蜜滋味的人都会认同。

   其次,我们来回顾当涓生还深爱着子君的片段。“这久待的焦躁中,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煽动起来呵!”“子君不在我这破屋里,我什么也看不见。...百无聊赖中...已经翻了十多页了,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子君给了我涓生生活的光明,她的爱给了涓生以美好和眷恋。此时,子君的一举一动读牵动着涓生的心。而涓生看到子君那苍白的圆脸和苍白的瘦的肩膀时也必定是心生怜爱,希望给子君以幸福的未来。面对子君勇敢地对着封建制传统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涓生也承认,这彻底的思想就在她的脑里,比他还透彻,坚强得多,涓生对子君的独立和勇敢是怀着无比的赞美和折服的。在他俩在路上同行去寻住所时,面对遇到的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涓生全身有些瑟缩,可子君却是大无畏的,她对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定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对比之下,涓生是自愧不如啊!他们像所有恋爱中的男女一样,有着他们的欢乐。恋爱中的少女是可爱的,子君清楚地竟至于读熟了一般记得涓生的言辞,也能生动细微地复述涓生的举动。

    最后,我们再来看当涓生一步步不爱子君的点滴。涓生坚持,爱情必须时时更新,成长,创造。“我们在会馆时,还偶有议论的冲突和意思的误会,自从到吉兆胡同以来,连这一点都没有了;我们只在灯下对坐的怀旧谭中,回味那时冲突以后的和解的重生一般的乐趣。”涓生肯定了思想和精神上的冲突对感情加深的作用,并且作为知识分子的他,追求与他爱的人在更高一层次上有着精神共鸣,或者说,至少有一些高雅一点的兴趣。所以他不喜欢子君忙得连谈天的功夫也没有,更别提读书和散步,不喜欢子君世俗地和小官太太暗斗还不告诉他,不喜欢子君明明不快活却装作勉强的笑容。子君倾注全部的精力给了柴米油盐,给了他们共建的小小家庭的琐事,可是与涓生的距离却被拉远。

    步入婚姻后的爱情又会开始发生新的变化,爱情会平淡,会转化为亲情,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这是一种残忍和疼痛,刺激越来越少,所剩的是慢慢积淀的越来越像家的感觉。对家务倾注着全力的子君让涓生也一同操心,涓生认为她的两只手又只是那样地粗糙起来。面对涓生的忠告万不可那样操劳,子君只看了他一眼,不开口,神色却似乎有些凄然,涓生也只好不开口。无可非议,女性在婚后,注意力的重心会不由得朝向家庭,大多倾向专心做个贤妻良母。但是,我想,不要说那个时代,尤其是现代,婚后的女人需要适当从冗繁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女性的气质,需要坚持并追求日常生活之外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精神生活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当出现问题时,双方需要沟通,思想上的困惑应坦诚交流,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以沉默应对沉默。毕竟感情是一个相互的过程,面对涓生的冷淡,子君一定敏感地觉察到了,无言以对之后,就会是距离的疏远。固然,我们承认,现实生活中,有些女人会变得很俗气,不知不觉就变得斤斤计较,喜欢勾心斗角,耍小心计,流于世俗,这也是让男人觉得很讨厌的地方。换一个角度,涓生的责任也不可推卸,在那个主要靠男人支撑整个家庭的时代,涓生如果有足够的能力,也不至于让子君活得那么辛苦。他那样强求子君既要贤惠又不流于世俗,那么作为经济基础的重要提供者,他做好了吗?爱一个女人,不会在和她真正组建了一个家庭后因为时间的流逝,因为熟悉而嫌弃厌烦她,而是和她在未来的每个阶段和她携手走过,和她分享,给她陪伴,无关贫富,无关风雨。涓生失业受挫,子君没有抱怨,收到失业的油印纸后,她没有和涓生把话说完,因为她也有太多心酸,生活的心酸,感情的心酸。处于爱情出现裂缝的时期,她也不便多说,涓生描述子君近来似乎也变得较为怯弱了,我想或许只是涓生的主观想法,子君对他的爱在无言里,在心酸中狂热地挣扎。涓生心生感叹:“我想,人是多么容易改变呵!”他责怪子君的改变,他呢?面对子君至始至终对他不变的爱,他能说他没变吗?变了,因为他已经残忍地对子君说出:“我已经不爱你了!”当子君还爱着他的时候,他已经不爱子君了,作为把感情,尤其是爱情放在重要位置的女性,那是多大的打击和伤害,那是多么大的悲哀!涓生的孤傲与自私,到了最困难的时候,想到的是一个人远走高飞,寻求他自己的所谓宽广的生路,将所有的责任归咎于子君。那一刻,我愤怒了,这样的男人太懦弱了!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爱的深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最艰难的时候对这个女人给出的选择。最终,涓生后悔了,他也知道,子君勇猛地觉悟了,毅然走出则冰冷的家,而且毫无怨恨的神色。他也忏悔了,醒悟到当初子君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而自己却没有挽留住爱他的子君。这个角度看,涓生也是让我们不至于那么痛恨的原因之一,毕竟他意识到自己当初决定的残忍性。

    物是人非,无可奈何花落去!涓生悔恨地陈述:“我没有负着虚伪的重担的勇气,却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她了。”涓生也有他的痛苦和无奈,明明知道自己不爱子君了,也纠结了很久该不该告诉子君,他承认自己没有勇气继续伪装着爱下去,在他告诉子君残忍的真相后,他也知道了那对子君来说是多大的伤害,根本上是子君还深爱着他啊!爱情也不是自己能左右的,感觉来了,俩人就相爱了,当感觉消失了,俩人该怎么办?当爱情一步步逝去,该怎样去面对?怎样的爱情又才是长久的?如果,俩人互相都不爱了,那还好。如果,当女方已经不爱男方了,男方还爱着女方时,那也还好,毕竟男性的人格相对更为独立。但是,如果男方已经不爱女方了,女方仍爱着男方时,相比之下,更加悲哀,打击更大。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也许也因人而异吧!毕竟男性人格的相对独立也有高下之分,我现在的人生体验也太疏浅,也希望能得到各位朋友的珍贵想法,作为我思考的启发点。这个问题具体概括为:1.当女方已经不爱男方了,男方还爱着女方,女方提出分手;2.男方已经不爱女方了,女方还爱着男方,男方提出分手。请问,哪种情况不被爱的那方更悲哀?

    伤逝年华,年华依旧,爱情永恒。因为有爱,所以真实,所以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活在清雅里
后一篇:碎语两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