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誤區三:簡化字比繁體字易學、易記、易寫(一)

(2014-07-18 19:54:31)
标签:

簡化字

繁體字

易學

易記

易寫

分类: 简化字/繁体字

有關簡化字問題的幾個認識誤區

 誤區三:簡化字比繁體易學、易記、易寫(1)

 劉昌海

 

  漢字簡化運動,從一開始的所謂漢字“難認、難、難寫”,到後來的所謂簡化字比繁體字“易學、易記、易寫,等等說法,都是拍腦袋的妄言,未經任何科學論證。

       如果說漢繁體字真的是難學難用的話,那也只能證明漢字繁體字一種高級、先進的文字。

       常識與現實告訴我們,越簡單越直觀的東西越易學易用,越高越先進的東西越難學難用

       當然,高級、先進的東西難學難用,往往並不是它們本身的問題,而是人們對它們的內在機制(原理)沒能很好地把握,因為這些內在機制(原理)一般不能一目了然。一旦人們掌握了這些內在機制(原理),那麼駕馭起它們就要比駕馭落後的東西簡單輕鬆得多。


      (一)一種文字學習使用的難易,主要取決于其構成規律性,而非其形體的繁簡。

       漢字的造字理念與原則〉與〈漢字造字揭袐等文中我們已經揭示,漢字是按照“依類象形,形聲相益”的原則創造的,是形象與聯想的結合;是系統設計、模組構造的產物,具有完整的系統性與嚴密的邏輯性。所以,漢字雖然經過四五千年的歷史演變,今天人們仍然可以通過“六書”對進行構造分析,釋讀音義。

       漢字的這種依理據、按邏輯演繹的特點,在形聲字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形聲字的構成,是典型的“屬加種差”模式。如:

       “鷄”與“鳳”,一看就知道分別為讀“奚”音與“凡”音的類,與口語中同類事物的發音一對照,就能將文字與其所要表達的事物對號入座;

       “豬”與“貓”,一看就知道一個為“豕”屬讀“者”音的事物,一個為“豸”貓科動物屬讀“苗”音的事物,與口語中相應屬類事物的發音一對照,就能將文字與其所要表達的對象關聯起來。

       所以,傳統正體漢字,貌似繁難,實則極具表意理據,能夠依規則、按邏輯演繹與溯源,學習和掌握並不困難。古代私塾教育,基本上頭一兩年就能過了識字關,使學童掌握二三千以上的常用字,完成初級閱讀,至“小學”業結,則能出口成誦,下筆成章。先秦士子,及弱冠之年,多已通五經,貫六藝五禮,六樂,五射,五馭,六書,九數,有濟世經邦之才,甚或出將入相。

       而簡化字,由於破壞了漢字的表意理據,變亂了漢字的嚴密體系與邏輯自洽,導致漢字的學習只能採取最笨拙的、最困難的記憶方式——機械記憶。

       比如”與“鳳”,分別簡化作“鸡”與“凤”,則“鸡”不知為鳥屬何物無發音可對照,而“凤”則既無所“屬”歸類,又無“音”訊,毫無線索可尋,全無道理可講,只能死記硬背。

       再比如“豬”與“貓”,分別簡化作“猪”與“猫”,則口語中“犬”類無“者”音與“苗”音的物事,而“豕”類與“豸”類中發“者”音與“苗”音的物事又找不到對應的文字。結果,還是只能死記硬背,不僅憑空增加了學習理解上的麻煩與記憶量,還擾亂了正常的思維與合理的邏輯。

       可見,文字並不是筆劃越少越好,有理據、講邏輯才是王道。離開了“繁體字”的解释,“簡化字”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就失去了其作為“文字”的存在依據。

       如果文字筆劃越少越好速記符號就該是最理想的文字了可事實上沒有人想用速記符號取代文字。因為如果文筆劃差別太小形體近似的現象就會大大從而容易造成辨的錯誤視力疲勞,反而降低閱讀效率。

       比如,广厂廣廠)、天无天無)、没设沒設)、活话活話)、阴阳陰陽)、泸沪瀘滬)、远运遠運)、从丛從叢)、汇江匯江)、仑仓侖倉)、厉历/歷曆)、风凤風鳳)、归旧歸舊)、拨拔撥拔)、华毕華畢等,由於簡化字形相似,閱讀與校對時往往需要特別予以注意,以免弄錯;而相應的“繁體字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關於這一點,大陸的文改專家自己也是承認的。主持《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修訂工作的王力就曾說過:不要以為筆劃越好。筆劃越少,形近的字就越多。為了節省幾筆,卻增加了認字的困難,得不償失。”“原定十劃以上的字都要簡化。現在看來,這個設想是不合理的。《漢字·漢字改革史》,198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180頁)


       (2014-07-18;刘冰清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