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正義】
“转注”非“考、老”
劉昌海
《说文解字》:“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http://s2/mw690/9c1d3a4cgx6Ce61h8WJa1&690)是也。”
对于转注的理解,历来意见不一,争论很大。原因是许慎的理解有误,结果造成后人都在许慎设下的窠臼中打转转,终不得其解。
其实,“转注”的正确表述应该是:转注者,形隐义迁,附丽性名,栖(棲)、箕是也。
栖(棲):本字为西,甲骨文象草木编筑的巢穴形,表示上古筑巢而居时代先民在树上筑成的巢居之意.后字形讹变,表意不明。篆文整齐文字化进而讹变,彻失其象,遂不明所示;为了表意清楚,乃改为从木,妻声,妻亦表居于家中之意,即“棲”,而“西”则主要用以表示其太阳落下的方向即“西方”之类的引申义和用作部首。隶定分别作“西”、“棲”。“巢居”义后或另加意符“木”写作“栖”表示;多用“棲”,今用“栖”(▲台湾用“棲”)。
箕:本字为“其”,甲骨文象扬糠撮土的簸箕形(音jī),多为竹编。为了表音清楚,金文又另加声符丌(jī,基座),丌亦表平时多置于丌上之意;为了表意明确,篆文承之又另加意符“竹”表示,即“箕”,以强调为竹制,而“其”则主要借用作表示“第三人称”等义(音qí)和用作部首。
就是说,一个字(主要是象形字)的形体发生讹变,已不能“因形示义”,或主要借用作表示他义(一般是抽象的副词义),其本义遂又另加形符或声符构成一个新字表示。
而许慎所例举的“考”、“老”,根本就不是转注字,在甲骨文中,“考”是“老”的假借字。
再比如,后人所例举的转注字:颠—顶、走—趋、逆—迎、追—逐、讽—诵等,从造字的角度讲,没有任何意义。
(2013-08-2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