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公园,假山奇石是不可少的。其中有名的,笔者介绍如下:
其一是快雪堂的云起石。快雪堂坐落在北海公园北岸,建于乾隆11年(1746),当时只有澄观堂和浴兰轩两进院,是帝后们到北海阐福寺拈香时沐浴、更衣、用膳、休息的地方。乾隆44年(公元1779年),乾隆皇帝得到浙赣总督杨景泰献来的历代法书石刻数十方,龙心大悦,遂在原院后面增建了一进院落,贮存石刻法书。因法书首列为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遂将其命名为快雪堂。快雪堂四周由彩绘游廊连接,在东西两侧的游廊内嵌有晋代至元代20位书法家的80篇墨迹石刻48方,其中以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乾隆皇帝的《快雪堂记》最为著名。
快雪堂前有一处众峰堆砌的假山,与群石簇拥一起的,有两块四五米高的挺拔峻峭、巍峨壮观、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相对而立,状犹如云头对起,故称“云起石”,为北京的传世名石之一。此石的南面刻有乾隆皇帝御题“云起”二字,出自唐代王维的《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意。北面刻有乾隆皇帝御题《云起峰歌》,歌云:“移石动云根,植石看云起。石是云之主,云以石为侣,翁翁蔚蔚出穷间,云固忙矣石乃闲。云以无心为离合,石以无心为出纳。出纳付不知,离合涉有为。因悟贾岛句,不及王维诗。”云起石与群石相连,人们步入此处,顿感在垂岩之下,曲径通幽,越入越深,数步一景,引人入胜。
关于此石的来源,有二说。一说:此石为产自京郊房山县的北太湖石,据清翰林院编修、云贵总督吴振棫所撰《养吉斋丛录》记载:“堂前有石屏曰云起峰,盖自房山辇运者。”二说:此石是来自宋代京城汴梁(今开封)艮岳御园的名石,金人占领开封后,艮岳遗石多数被毁,一部分运往北京,此石就是其中之一。到京后,多数用在了琼华岛的修建中。后来,乾隆为了点缀快雪堂,特意将其从琼华岛山上拆除,移至于此。所以此石又被称为“宋石屏”。二说目前没有定论。
http://s2/mw690/002Reqhbzy6LXTETv5nf1&690
http://s14/mw690/002Reqhbzy6LXTD74735d&690
http://s13/mw690/002Reqhbzy6LXSzG13u3c&690
http://s9/mw690/002Reqhbzy6LXSKhJgI98&690
http://s8/mw690/002Reqhbzy6LXSOTwYT27&690
http://s15/mw690/002Reqhbzy6LXSG1SNMfe&690
http://s10/mw690/002Reqhbzy6LXSSd2mle9&690
其二是琼岛永安寺半山腰的岳云石。自永安寺法轮殿后台阶拾阶而上,穿过“龙光紫照”牌坊,有一平台,左、右有二亭,是清乾隆16年(1751年)建造的。东为引胜亭,内立一碑,上刻“白塔山总记”;西为涤霭亭,内也有一碑,上刻“白塔山四面记”,二碑皆为乾隆39年(1774年)御笔所题。二亭北侧均有叠石,玲珑窈窕,峻峭崔巍,各展风姿。此即为艮岳之石。中间为洞,名“楞伽窟”。在东面引胜亭与楞伽窟之间,有一名石,为“昆仑石”。关于昆仑石,笔者将专题介绍。在西面涤霭亭与楞伽窟之间,也有一名石,即“岳云石”。此石宽、高,均约2米,通体白色,上有几条沟壑皱折,呈不规则自然状,极有气势。石下配有四方汉白玉水纹石座。石顶上刻有“岳云”二字,并刻有乾隆御题的诗:“石来艮岳势嵚崟(音:钦银),千载荆凡默监兹;当日诚之为燕用,坏人墙屋尔奚为?”后署:壬申暮春御题。
http://s11/mw690/002Reqhbzy6MO6wMAYO8a&690
http://s12/mw690/002Reqhbzy6MO6Ah9CHfb&690
http://s8/mw690/002Reqhbzy6MO6DKcnRb7&690
其三是琼岛www.findart.com.cn其三是琼岛悦心殿前的七音石。悦心殿是清代皇帝常临幸之地,殿前有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的月台,正中台阶开口处的月台东西两旁有两个石雕须弥座,其上安置着两块奇石。月台西边的奇石高约120厘米,东边的奇石高110厘米。其中月台西边的奇石以木锤击其不同的部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这就是七音石。七音石又叫“响石”,产于浙江湖州黄龙山,因此又有“黄龙宫响石”之称。响石之所以发出“七音”,其原因如同用大小不同的碗能演奏出音乐一样,山于其形状和大小不同,击之振动的频率也就不同,因此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可惜的是上下部都有修补的痕迹,很可能遭受过破坏。世事沧桑,就是残石能完整保留到今天,也属不易,它毕竟留下了众多的历史与人文信息。
http://s7/mw690/002Reqhbzy6MO6VPXsq86&690
www.findart.com.cn
www.findart.com.c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