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兴收藏家--晋武成

(2014-10-20 15:10:46)
标签:

杂谈

本文主人公:晋武成,生于1958年, 湖州市长兴县人,专注于收藏、研究越窑青瓷标本十多年,并汇编成一本以图片为主的唐宋越窑专题性图册,为古陶瓷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数片残瓷斗室间, 秦风汉俗历斑斑。千年演化白驹隙,悟得阴晴自等闲。”

此刻,我正置身于陈武帝故宫收藏功能厅,眼前是几片残碎瓷片,晋武成老师不经意拿出来时,我并未惊喜:既非国宝重器,也不是什么名瓷,无非是些来自民间的残碎瓷片。

http://s13/large/002RdCWOgy6MXCXB35yec

“你可别小瞧了。”晋武成把瓷片放到旁边一个木桌上,然后认真地擦拭了一遍。“这些可都是唐宋年间的青瓷标本。”残碎的瓷片上,或山水,或花卉,或人物,或图案,无不写意传神,情趣盎然,显见精心挑选过。晋武成说,这些瓷片当初都是某个器皿的底足。略带有破损后凌厉的尖角毛刺,几经修整打磨,把玩抚摸,就成了可玩味、可赏读甚至似可装订的历史或文化册页,透着带有历史温度的温婉与润泽。

有心,方有机缘。对瓷的敏感和喜好,让晋武成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有意外收获。1988年,长兴县早一批房子改造工作蓬勃开展起来,工程中一条南北贯穿的大水沟便成了他淘宝的好去处,一些珍贵的瓷片便是那时候捡拾积累起来的。“一旦入了门,似乎就上瘾了。”说到这里,晋武成“顽皮”地笑了起来。

在他的心里,关乎瓷器的收藏有三种境界,一是个人喜好,提高个人修养,二是投资理财,深入了解瓷器文化。三是为社会保存物证、传承文明。他说,简单纯粹的追寻至最后的文化传承,这是一个过程,也是每个收藏家的期许。然而,从最初孤陋寡闻变成一个玩家并不容易,需要长期学习、实践,要多学多看,持之以恒。其次,收藏也如书画一样,讲求高雅的书卷味,需要文化素养的支持,包括学识、艺术、品德的修养,融会贯通才具“法眼”、“慧心”,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现今,晋武成去了慈溪市上林湖越窑青瓷研究所工作,闲暇之余依旧喜欢去古旧货物市场淘宝,或参加各类拍卖活动结交同行,交流心得。他在瓷文化的熏陶中,静静地享受着这份怡然自得。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收藏:

南北朝莲花盏

http://s8/large/002RdCWOgy6MXCZuvL9c7

“这只莲花盏是近三年中与朋友交换所得。”晋武成似乎特别中意碗中的那朵圣洁的莲花。据悉,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莲花纹极为流行,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壁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盛开的莲花。该瓷器碗中印有一朵盛开的莲花,施釉肥厚造型规整,釉面光亮润泽,品相完美。

唐代玉环底碗

http://s9/large/002RdCWOgy6MXD71UKc58

一说起这只玉环底碗,晋武成显得特别兴奋,因为这是他去全国第一家古玩市场“周巷古玩市场”(鬼市)淘了好几天获得的。玉环底碗——碗的一种样式,流行于唐代中后期,越窑、刑窑、定窑等均有烧造,且样式基本相同,明清亦有少量烧制。玉环底。通体满施青釉,釉薄均匀,半透明状。足部露胎,有支烧痕迹,胎壁轻薄,胎质细腻致密,胎骨精细轻盈,呈灰色。事实上它就是《茶经》述及的专用于饮茶的瓯。

嘉道年间霁蓝钵

http://s2/large/002RdCWOgy6MXDbclFf81

打眼一瞧,该器物发色幽美如蓝宝石,轻叩口沿发音悠然悦耳。晋武成说这可能是出土的。霁蓝钵,胎体厚重,有明显沉坠感,器形规整,内壁青白釉,釉面温润。蓝釉与祭红有相同特征,宁静肃穆,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三彩挂蓝,价格倍增。蓝色又有外国传进中国的说法。蓝釉最盛行于明代的宣德、万历时期,如万历的蒜头瓶等瓷器。在清代,蓝釉以祭器为多,蓝釉代表祭天。

晋朝越窑三足砚台

http://s9/large/002RdCWOgy6MXD2SL6Ea8

秞水好,发色正,釉色青翠,胎质紧密。器为宽沿,圆形,敞口,腹弧收,砚面平微凸,平底。底部置有有等距三足,刻划细致,珍贵难得。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青瓷砚,此时端砚,歙砚还没有开始实用。在这个时候,瓷砚台多有足,用以加高砚身,与当时席地而坐,多用矮几的习俗相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