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我来到北京世纪坛医院参加北京市医管局开展的“相约守护”医患互换体验活动,很荣幸的在该院眼科卢艳专家身边体验了半天门诊。
因为要真实体验,所以我要求自己跟随卢大夫的节奏,不离卢大夫左右,结果整整半天下来,我和卢大夫一样真的一口水没喝,一次厕所没去,连我想跟大夫聊聊天讨教讨教都没有机会。病人一个接一个,一直到将近12点,病人才都散去。怕影响卢大夫休息,我匆匆跟卢大夫寒暄两句就告别了。想想我才体验半天,卢大夫肯定长年累月如此,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不需要长篇赘述,通过以下几个片段,我亲眼见证了一位医术佳医德更高的好医生半天的工作全过程。
地点:北京世纪坛医院,眼科,二诊室
人物:卢艳大夫
场景一:敬业。早上一开诊,卢大夫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比起有的医院专家迟迟不到,病人在门口焦急万分等候形成很大的反差。
场景二:善良。诊室大概只有十几平米的空间,专家、研究生、助手、我,再加上正在看的病人和没叫号却着急先进来的病人,挤了十几个人,显得很拥堵,但卢大夫没有显出丝毫的反感。
场景三:耐心。患者中老年人居多,一上午近30个患者,除了两个40岁以下,其他均在60岁以上,还有80的老者,年长的病患大都动作迟缓、言语不清,但卢大夫全都是耐心细致倾听,反复讲解叮咛,不厌其烦。
场景四:细致。病人中有坐着轮椅来的,卢大夫看见后马上跟前面的人商量先为他们诊治,减少等候时间;有时人多杂乱,怕病人听不到,卢大夫也亲自叫号,大声喊着病人的名字。
场景五:亲和。好像许多病人都是卢大夫的老病号,几乎进来的每一个病人她都叫得出名字,与患者亲切交谈病情甚至是看病以外的家事,感觉相互之间亲如家人一般。
场景六:温暖。卢大夫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有一个病人是从外地来的,需要做激光手术,她仔细询问如何开单子病人回去才能享受到报销待遇,节省一点钱。
场景七:权威。我听到不止一位老人说:“我就信卢主任的,你说咋办就咋办”,显示出卢大夫具有高超的医术和病人对卢大夫的无比信任。
……
短短的半天体验,感触很深。医生们一般一天要检查上百个病人,工作量大且劳累繁琐,有的医生就会出现冷淡情绪,而卢大夫总是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患者实属不易,诊室里人虽多但一派和谐气氛,正是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诠释着医生的医道本色。
通过跟随卢大夫出诊,也让我对如何沟通医患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当前医患关系出现紧张,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医生和患者不是对立关系,有时候患者并不是对医生本人不满意,但挂号难、预约检查时间长、收费过高等等因素,会使本来因为病患而烦乱的心情更加焦躁,此时医生如果多一些人文关怀,增加亲和力,也能够避免激化矛盾。http://www.bjsjth.cn/images/icon_end.png
(荐稿: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