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血荒
| 分类: 医疗活动 |
近年来,北京市每年都处于用血紧张状态,出现季节性“血荒”,对医疗救治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市血站于2015年11月22日发布卫计委通知“只保证急诊和抢救用血”,血站给我院的供血为0单位。
接到市血站通知后,输血科随即在HIS系统向各临床科室发出血液供应预警通知,启动了我院血液供应应急预案。
首先,对于一般择期手术患者,输血科人员在手术进行前与各临床科室的主治医师进行有效沟通,确定手术预定时间,手术名称,并结合患者年龄、体重、身体状况Hb>110g/l或HCT>0.33,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以及手术出血量及术中的输血量进行评估。对于能够实现自体输血的患者,输血科人员到病房采集自体血,对每一袋患者的自体血进行辐照处理,防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临床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启动“家庭互助献血”,对于择期手术手术患者,动员和鼓励其家属进行互助献血。这样,一方面减轻了病人家属的经济负担,同时缓解了供血紧张的局面。在此供血紧张的时期,输血科人员承担了大量的工作,每日接待众多患者家属,不但要对是否符合献血条件的人员逐一进行献血前询问排查,填写《互助献血表》;还要做大量的咨询解释工作。有很多家属对于互助献血工作不理解,有些患者需要马上手术而家庭互助人员稀少导致手术暂停,致使家属极度情绪化。输血科人员不但要安抚患者情绪,还要积极配合临床想办法,尽早安排患者手术的应急能力。
再次,严格输血指征,掌控红细胞输注指征。输血科人员与临床医师进行及时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血常规Hb量,综合考虑患者的心肺代偿功能,贫血程度、年龄、代谢率增高等因素,再决定是否进行临床输血,并及时关注患者输注后效果评价。在保证临床患者的治疗效果前提下,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失血,最大程度节约血液资源。
第四,告知临床,对于大量储备血液制剂的择期患者,需提前一周与输血科联系,必要时延期手术。有意外抗体的患者用血需求,在血液中心预警库存时,告知临床将无法满足需求,积极动员家庭互助。
面对当下的“血荒”的形式,有许多面临的工作需要做,如何更有效地提升临床合理用血率,加强互助献血对临床的宣传,尽可能采用自体输血模式,怎样加强临床各科室的用血管理,对输血适应症的全面掌握等,还需要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更好地配合。http://www.bjsjth.cn/images/icon_end.pn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