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暖的爱

(2014-05-12 15:11:38)
标签:

护患关系

健康

分类: 工作记事
来源:产科 作者:张曼华

     夜班上过不少,可这样的夜班却为数不多。这一晚,夜班的工作正常进行着,忽听到楼道外面传来嘈杂的声音,闯入视线的是七八个三十岁左右的外地女性务工人员,像是少数民族,听说话的口音实在分辨不清是什么地方人,她们有手里拉着孩子的,有身上背着幼儿的,都略显沧桑。我得知她们有个同伴在产房,告诫大家勿大声喧哗后,进入产房了解了情况。

     原来,她们这个同伴是位25岁的四川姑娘,彝族人,来北京打工已有一月余,没有家属陪伴,只有她的伙伴陪同,大家三拼五凑才凑出将近一千元为她办理住院。这是她第三次怀孕,妊3产2妊16周,送来的时候已见胎囊,因为劳累而流产。我进去时她已行完清宫,产房夜班的沈頔和黄薇两位老师细心地照顾着她。

     患者在产房一切生命体征平稳,送回病房休息。产房老师与病房的同事进行细心交接,回到病房后,前夜的同事对她进行产程的观察,不料却碰上了“难题”。产后我们需要产妇尽快解小便,前夜同事拿着便盆让这名产妇解小便,她不理解这个词语,她说的话我们也听不太明白,我们也用白话进行阐述,同一病房的其他产妇看着也着急,一并出招解释,可是她好像就是听不懂我们这地道的普通话,这可急坏了我们。这时真是雪中送炭,她的一个同伴来看望她,能够听懂我们说的话,这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我们也亲切地称呼她为翻译姐姐。

     由于语言不通,交流上有些障碍,加上患者文化程度低,不会写字,对待这样的一名产妇,还真是有些伤脑筋。沈頔和黄薇两位老师亲切地帮她穿上病人衣裤,给她沏红糖水喂她喝,有些简单的词句,她略微听得懂。老师们用尽浑身解数和这名产妇交流,用笔画、打手势、做动作,排除万难,能用的招数全都用上了,对她进行着细心的护理。

     在产科病房,大家都是这样,亲切地对待每一位住在这里的人,把温暖的爱献给每一个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