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2016-01-12 13:57:57)分类: 论语道德:古典 |
第四十九章
[
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③为天下浑其心④,百姓皆注其耳目⑤,圣人皆孩之⑥。
[译文]
圣人通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想法作为自己的想法。
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圣人的行为就完美了,从而使人人向善。
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圣人就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
有道的圣人在其位,约束自己的欲望,使天下人的心思归于纯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有道的圣人使他们都回归婴孩般的天真烂漫状态。
[注释]
1、常无心:一本作无常心。意为长久保持无私心。
2、德:假借为“得”。
3、歙:音Xi ,意为吸气。此处指收敛意欲。
4、浑其心:使人心思化归于浑朴。
5、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都使用自己的智谋,生出许多事端。
6、圣人皆孩之: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孩般纯真质朴的状态。
[引语]
文中所讲的“圣人”,是老子理想中的执政者。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没有私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使人人守信、向善。老子把以“道”治天下的希望寄托给一个理想的“圣人”,在他的治理下,人人都回复到婴儿般纯真的状态。这种见解是有进步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