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7》: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解读: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啊!——他很少发号施令!国强民富,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都说,“政府本来就应该这样通情达理啊!”
老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主张,他把统治者按不同情况分为四种,其中最好的统治者是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最孬的统治者是被人民所轻侮,处于中间状况的统治者是老百姓亲近并称赞他,或者老百姓畏惧他。老子理想中的政治状况是:统治者具有诚信诚实的素质,他说的话与人民同音,走的路与人民同步,政府只是服从于人民的一个为人民服务工具而已,政治权力丝毫不威逼人民而是保护人民,即人民和政府融合的像是一家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