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是皇后
(2014-03-31 17:09:59)分类: 石破天惊:红学 |
通过娇杏、鸳鸯等的生子后扶正之说来体现的:
看此题目,即是指《红楼梦》小说之外的隐写史实,既有晋升为妃又包括生子后晋为皇后,故小说中只写了元春晋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而晋为皇后是通过娇杏、鸳鸯等的生子后扶正之说来体现的。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对元春晋升景况有一些描述。明显是件喜事,为何贾母等“惶惶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夏太监是掌管六宫的,且又是走惯了的,这次来传旨虽未言明何事,却也是“满面笑容”,贾母何以两个时辰不敢坐,邢、王、尤、李、凤及众姊妹均陪贾母伫立怯望。其背后的史实是,雍正六年抄了曹家后,江宁织造府及家中几百奴仆均赏给了查办官员绥赫德,而曹太夫人、曹兆夫妇及雪芹等均进京领罪,住蒜市口十七间半房屋。雍正八年香玉以曹家小姐身份入选进宫,十年被纳为妃。可以想像当此时曹家以戴罪之臣的身份,战战兢兢的份儿,哪敢奢望家道中兴,更何况入宫之女本是个赝品,即是丫鬟出身,是被曹兆夫妇认作女儿的,其身份随时可能引爆。这些正是贾母等心神不宁的根由。当确信是本家小姐加封后,“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宁,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脂批曰:字眼,留神。亦人之常情。留什么神?这不就是因为底儿潮吗!
多亏有个脂砚斋,凡关键处总能伸出援手,指点迷津,拨云见日。接下来令人费解的是,在热热闹闹写元春晋升时,忽加入一段无关文字。即智能进城、打秦钟,秦业一病呜呼,秦钟为此添病……在“智能私逃进城”处,脂批:忽然接水月阉,似大脱卸。及读至后,方知为紧收。此大段有如歌疾调迫之际,忽闻戛然檀板截断,真见其大力量处,却便于写宝玉之文。好笔杖,好机轴。以我的理解能力,是脂砚用了一个比喻,如同一首乐曲,写元春正是曲调疾迫处,插入智能等正是曲调舒缓了下来,但却是一个整体,都是这部乐曲的组成部分。这样理解似乎还不甚明白。
“因此宝玉心中,怅然如有所失。”处,脂批:凡用宝玉收拾处,俱是大关键:
紧接着,在“因此宝玉心中,怅然如有所失。”处,脂批:凡用宝玉收拾处,俱是大关键。宝玉是与秦钟等有点瓜葛,但这里的大关键决不是指与秦钟,是与元春有关吗?果然,在“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处,脂砚发了一大通议论:大奇至妙之文,却用宝玉一人连用了五个“如何”,隐过多少繁华势利等文。试思若不如此,必至种种写到,其死板拮据,琐碎杂乱,何可胜哉?故只借宝玉一个如此一写,省却多少闲文,却有无限烟波。仅从表面上看,作者行文连用了五个“如何”,省却了闲文,真功效显而易见,但“无限烟波”在哪里?作者这样写只是为了删繁就简吗?作者还有哪些目的和企图?
首先,夹写智能等人决不是作者忙里偷闲、如曲调之起伏疾缓,而是体现书中所要隐写的真实的人物关系不可或缺的要素。由元春度至智能,再度至秦钟,再至宝玉,是由情这个组带连接的,环环相扣、皆自一体,最终必归自宝玉,也就是作者本人,也就是作者与晋升娘娘的那位是恋人关系,这正是“烟波”之所在。在这个基础上再看宝玉对于元春晋升之态度就很好理解了,他不可能随众人一样欢天喜地,却也无法表现出痛不欲生的形状来,只能是书中所写的“众人嘲他越发呆了”。
为了真实的表现当时作者的心境,作者在这一回中安排了秦钟的死,以冲抵元春的晋升给作者造成的痛楚。不仅如此,在本回开篇还死了一双情侣即张金哥和李守备之子。意寓雍正纳香玉就等于扼杀了作者和香玉的恋情,从此二人魂飞天外,精神羽化,这样也从另外的角度表现了香玉的态度。这正应了那句名言:有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却还活着。雍正得到的只是表面上的婚姻和占有,而作者和香玉才是真正的两情相悦。又是脂砚站出来佐证,在“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处,批:此女是十二钗之外副者,即是香玉的分身之一。在“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处,脂批:一双美满夫妻。能与香玉成就一双美满夫妻的,唯作者也。同时,是在雍正纳香玉之时二人双双自尽,其寓意为那边成双入对闹洞房,这边魂归天外结连理。面对夺妻之恨,雪芹悲愤之情难以言表,只能以这种方式奋力抗争,但在强大的皇权面前,更多的则是无助和无奈。
与宝玉的暗然形成鲜明对照,贾府在元春晋升消息确定后一片欢腾,“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家中的热闹与作者的落漠形成极大的反差,小说是以宝玉的呆性更甚加以遮掩,史上雪芹想着心上人生灵涂炭,眼见着族人欢欣雀跃,渡过了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光,唯以用笔记录下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正如书中喧染的气氛一样,随着香玉在宫中的晋封,曹家迎来了一度中兴,书中在“莫不欣然踊跃”处,脂批:秦氏生魂先告凤姐矣。查第十三回,秦氏临死曾托梦凤姐,其中有:“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即指曹家女儿宫中晋封之事。显然,由于香玉的得宠,位及皇后,曹家迎来了中兴的鼎盛时期,并以香玉的省亲达到登峰。
与作者的感受不同,曹府的内当家人,即曹兆夫人和李大姑娘(此时已与作者成婚)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女人通常会产生的羡慕、嫉妒、恨,又有因雀占鸠巢油然而生的悔。这一点作者通过府中的牌局记录了下来。第四十七回,贾母、薛姨妈等人斗牌,凤姐先有一番算命说,表面上是算牌局之输赢,实指当年选秀入宫事体。或许是兆夫人及李大姑娘以算命的方式促使香玉同意冒名顶替参加选秀,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亦抵不了才干。香玉随着年龄的增长,出落得仪态万千,风流妩媚,压倒宫中所有佳丽。又由于到雍正身边不上一年又生一皇子,这对雍正膝下荒凉是久旱逢甘露一般,故极尽荣庞。当牌局到快满之时,凤姐犹豫一张牌发与不发,因先送至薛姨妈跟前试探,薛姨妈称自己不要,只怕老太太满了。凤姐忙说发错了,这边贾母已掷下牌来。现将这段对话录出,贾母说:“你敢拿回去!谁叫你错了?”凤姐道:“可是我要算一算命呢。这是自己发的,可埋怨谁!”贾母笑道:“可是你自己该打你那嘴,问着你自己才是。”这哪里是在打牌,分明是借牌局道出实情:对于香玉入宫后的大红大紫,凤姐辈一方面始料未及,一方面又后悔不迭。上述对话正是这种心境的流露和反响。
雪芹之襟怀阔厚宽大,雪芹之心机细如发,。雪芹之笔端“小大由之”,面对雍正的淫威,不折不挠,记述下大忠大德、爱恨情仇。不仅如此,对族人家奴的投机讨巧、患得患失的心态和嘴脸也如实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