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用“偶”来代替“我”,为什么是“额滴神”?

(2013-11-04 13:47:22)
标签:

杂谈

  近来网上很多人用“偶”来代替“我”,因为拼音输入法和字形输入法中都不容易将“我”字错打成“偶”字,所以应该有某种原因。

 

  据说台湾口语“偶”就是“我”的意思。台湾有名的话题女王许纯美就常把这个“偶”挂在嘴边。在台湾,嘲笑台客,常拿这个字开刀的。引伸出一个新的组合词语“偶们”,同理,是“我们”的意思。
  在我们的文化里,“偶”绝无“我”的意思,有好事者找出《三国演义》第八回,里面有这样的句子——允曰:“教坊之乐,不足供奉;偶有家伎,敢使承应。”,便说王允也用“偶”来指“我”,先不说三国演义是后世小说家写作,不能代表汉朝时王允有这样的原话,只说这段话里“偶”字是王允自谦语,意思是他难得、恰好有个不错的家妓,不是“偶”等于“我”的用例。

    为什么台湾人把“偶”作为“我”的意思呢?

 

   这里不妨说说“额滴神”,在关中方言中,“额”即“我”,“滴”即“的”。“的”本身就有目的,的确中di的读音,其实不需要写成“滴”,只是为了强调它读di音罢了。

 

  那么,为什么一个“我”字,要强调其读音不是wo,而要写成“偶”,写成“额”呢,呵呵,这是对普通话的一种蔑视和调侃。因为不懂乡音的人即使看到“偶”或者“额”,也会一头雾水,只有这个地方的人才知道在当地这些字与“我”是同音字,比如说先要会用陕西话读“额”,才能理解它是代替了“我”字。

  因为“我”字的古老正统读音是从喉部发出的,在华夏族融合其他民系的过程中,这个音据说很多人学不会,故简化为wo,但很多地方还是保留了正音。

 

【关中方言】:ngè 、nguò、ngǎi
【晋语】nge/ngi/ngie/ngou/nga/ngue/ngo(以上为晋中晋北吕梁晋南的读音),mer/nie/wa(以上为晋东南的读音),nang/nao/ne/wo(晋北,晋东北)
【吴语】ngǒu,也有ngo/nge/nga(沪苏杭锡常甬绍嘉湖等等)
【陕北】nga/ngan/ngang/nge/ngou/nguo/mei/wo
【山东】ngan/an
【河南】ngan/an/wo
【赣语】ngou/nga
【藏语】nga
【粤语】ngo
【福州话】 nguai(市区),ngoi(长乐市),ngua(福清)
【西南方言】ngo
【莆仙话】 guoh
【潮州话】ua2
【湘语】ngwu
【客家话】ngai

 

其实这个音难发吗?不就是英语中meeting的最后一个音吗?这个问题要请教专家才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