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国国内棕榈油消费量刚超过200万吨,到2005年消费量达到436万吨。目前,我国每年大约进口棕榈油650万吨,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棕榈油是我国第二大食用油(豆油第一),25%的棕榈油用于烹调,30%是用于食品加工,20%用于方便面(以上共75%)。而棕榈油在中国工业上的应用加起来也不过是25%”
棕榈油作为食用油已有数千年,食用合理,对健康是无害的。但是因为它价格低廉,在食品工业使用后,人们不知不觉地大量食用,可能对健康有害。实际上100个普通人中间不见得有1个人知道,棕榈油是一个泛称,包含了从工业、化妆品用到食用的多个油类,相差极大。
2008年,浙江慈溪体艺幼儿园一学期要收4000左右,却给幼儿食用41度工业棕榈油,据说该幼儿园的小孩都有肠淋巴的问题,引发家长愤怒。
41度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简单地来看一下。
传统上所说的棕榈油仅指棕榈果肉压榨出的毛油(Crude Palm Oil, CPO)和精炼油(Refined Palm Oil,
RPO),不含棕榈仁油。 棕榈油常温下呈半固态,其稠度和熔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熔点多少度,就称为多少度棕榈油。例如58度棕榈油在58度熔化。
58度、52度、42度棕榈油用于化工,可作为肥皂、生物柴油、润滑剂、蜡烛,氢化油,甘油等的原料。33度棕榈油用于食品工业,替代动物脂肪和氢化植物油,做人造奶油、代可可脂。24度的可用来炸方便面、做糕点、饼干;12度及更低溶点的棕榈油,有一定营养价值,可作食用油。但现在市场最容易获得的是熔点为24度的棕榈油,不适合家庭长期使用。
在热带地区,低熔点棕榈油是常规的食用油,就像我们吃豆油与菜油一样普遍。但不法商人用高熔点棕榈油来用作食用,是很不好的。用低价的低度棕榈油来掺杂豆油、花生油也是黑心暴利。棕榈油比大豆油每吨便宜2000元左右,比花生油便宜12000元。
把冰箱冷藏室调至10℃左右,将油放进去10分钟,纯正花生油会有一半开始凝固,掺有大量大豆油的花生油几乎只有底部微微凝固。而大豆油检测结果刚刚相反,纯正的大豆油基本不会发生凝固,而掺有大量棕榈油的大豆油则会发生明显的凝固。
下次看到食品的成分说明,凡是写着棕榈油或代可可脂的,最好想一想,那是多少度的棕榈油,可能和鞋蜡、发蜡差不多哦。方便面的调料包,里面是几度棕榈油呢?
麦当劳炸制食品用的是40度棕榈油,白色块状的,一块大概有40-50斤(另有人说一箱油22.7公斤,似乎更准)。炸制完6篮食品用滤纸和进口的滤油粉滤油一次。这种东西为延长食用油寿命达10天之久,而专家称反复使用煎炸油易产生致癌物质。
据说肯德基是花旗起酥油,起酥油也是棕榈油做的,便宜啊。
你觉得气愤吗,用40度的油来炸鸡翅、鸡腿。为什么不用24度啊?不就贵10%嘛?你们赚了那么多钱,这点成本也舍不得?
别急,以前他们还是用氢化植物油来炸鸡翅、鸡腿呢,在美国FDA要求标注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之后,人们认识到氢化植物油的缺陷,这些黑心店才标榜自己把炸鸡块、炸薯条的油换成了棕榈油。
2006年时,麦当劳还欺骗中国人说,他们用的是橄榄油。被揭穿后,狡辩说是翻译错误。
目前,
08度精炼棕榈油/马来西亚:3700元/吨
12度精炼棕榈油/马来西亚:3300元/吨
16度精炼棕榈油/马来西亚:3100元/吨
24度精炼棕榈油/马来西亚:3100元/吨
33度精炼棕榈油/马来西亚:2700元/吨
44度精炼棕榈油/马来西亚:2800元/吨
52度精炼棕榈油/马来西亚:2500元/吨
工业棕榈油是红色的,从棕榈树皮提取。
有专家指出,棕榈油是植物油中品质最差的一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超过50%,营养品质比猪油还差。当温度降低时,它会与猪油一样凝结成白色固体。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脂肪酸主要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饱和脂肪酸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是导致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成分。棕榈油是所有大宗植物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是最高的,比猪油(43%)的还高。而其他植物油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棕榈油的低多了,葵花油为11%,黄豆油为15%,花生油为19%,而低芥酸菜籽油的仅为7%,是植物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
棕榈树只成长在热带地区,并且这些地区温度和湿度以及土壤和其他方面条件达到一定要求之后,棕榈树才会形成棕榈凝。巴西的亚马逊,非洲的刚果盆地,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是三个对全球生态平衡有重大影响的热带雨林地带,也是棕榈树、棕榈油的主产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