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世界名刹法门寺,成为全国各地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以供奉世界唯一释迦牟尼真身佛骨舍利闻名于世,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盛誉
每年总有络绎不绝的游客纷沓而至,但是更多的初心是出于追寻佛陀的圣迹,寻求内心的安宁、虔诚的烧香礼佛...
所以更多的人把它归纳为佛教徒朝拜之旅圣地。但是为大众所不知的是,法门寺不仅仅是一个千古皇家寺院,更是一部大唐盛世的史书记载者、一段中外艺术交流的文明史、一篇篇传奇历史的继承者...
1一块石头、一篇传奇历史
在法门寺,一块简单的石头,不仅仅有属于它自己的名字,也有着属于它自己的典故。这些,你可曾用心去倾听?
美好的传说--巧娇跪石
法门寺上殿,嵌着一块长60cm,宽55cm的青石,青石正中凹陷成两个圆形窝窝,又光又亮,形似跪印,传说为古典戏《法门寺》中名女宋巧娇告御状时用膝盖跪成的,故称“巧娇跪石”
神奇的石头--卧虎石
在法门上殿门东侧檐下,摆着一块长52cm,宽48cm、厚20cm的青石。这是一块花纹极为别致、身世不凡的青石,俗称“卧虎石”
据说这块青石上,泼上清水就会出现似虎像猴的怪兽。而关于它的来历,听说是宋徽宗携其宠妓李师师来法门寺时,沿途官吏企图用奇花怪石装点寺院迎接圣驾,曾逼迫老石匠磨制青石而致使石匠被压死。石匠的儿子石头心中不平,便用祖传“水隐”在青石上刻了个丑怪老侯。当宋徽宗发现大怒时,李师师却说那是“神虎下凡”,恭维得宋徽宗龙颜大悦
2一块物帐碑、一段盛唐风韵
在《国家宝藏》陕博推出的国宝重器中,第一件便是杨贵妃专用高级香包----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其龚超的工艺--即不管怎么转动,香囊里面的香料都不会洒出,这简直可以堪称唐朝的“黑科技”
但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事,它出土时的名字为熏球而非香囊,仅仅两个字的变化,北大的考古文博学院齐东方教授却用了17年去探索
如果不是法门地宫的的惊现,在地宫石刻的《衣物帐》中明确的记载,我们可能到现在都没法为香囊正名
3一个地宫、断物、断代的记载者
鎏金茶器具----佐证中国为日本茶道之始祖。正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话出现在晚唐。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整套茶具,从茶碾到罗身,这是一套世界上唯一的珍宝,成为我国茶文化考古上最齐全的一次茶器发现
迄今为止能与文献《物帐碑》相互印证的确切秘色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古诗朗朗上口,关于秘色瓷的说法却不一。法门寺地宫《物帐碑》,明确了秘色瓷的来源、件数、唐人称谓及各个瓷器的特征
浓郁的罗马、伊斯兰风格的琉璃器----东西方交流大使。有人说是大唐的繁华盛世成就了其开放与包容;但我却说中外交流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地宫出土的琉璃器,除了一套茶碗茶托为典型器型外,其余都带有浓郁的东罗马、伊斯兰风格
法门寺地宫,是一部追溯历史文化的佛教“史记”,一副再现佛教圣地的历史画卷。大部分的人给贴上的是“佛教圣地”标签。但是作为盛唐时期的皇家寺院,千年地宫的现世,需要更多品读的是那一件件鲜活的文物,倾听属于他们的故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