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以色列计划微博:http://weibo.com/theisraelproject,http://t.qq.com/yiseliejihua
以色列计划中文主页:http://www.theisraelproject.cn
综合:http://www.tianshannet.com.cn/special/content/2007-06/18/content_1991001.htm
以色列是一个只有700万人口的小国。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国土面积的一半是沙漠,就是在如此之差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在建国60多年的时间里,使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把农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许多农业技术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而且大量向外出口,使以色列农业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以色列农业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进步,经验是很丰富的,有许多给我们这个正在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的国家予极大的启示,有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中国财政部农业司10年前的调查,至今还很有启示性。
链接:以色列的沙漠农业
第一、突出重点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是农业是命脉,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以色列发展农业最致命的弱点就在于缺水。以色列是一个南北呈狭长形的国土走向,从北向南450公里,东西宽135公里。气候特征是从北向南降雨逐渐减少,北部地区年降雨400多毫米,南部地区只有几十毫米,甚至为零。为了发展农业,也为了生存,以色列把解决水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采取了以下几个有效的措施:
一是建立北水南调工程。通过北水南调,将北部全国唯一的淡水湖湖水用多极扬水站抽到人工水库,利用高差产生压力,再通过输水管道将湖水一直输送到南部的内盖夫荒漠。通过这个全国最大的工程,每年向全国缺水地区输送5亿立方米的淡水。同时还通过这个输水工程将丰水期的湖水抽上来注入地下水库储存,等到旱季需水季节再抽出使用。北水南调工程是以色列最大的输水工程,工程始建于50 年代,由于这一工程的作用,从而使全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有了缓解。
二是对水资源保护管理措施有力。首先是注意对水源的保护,防止水质退化,这一点在加利利湖周围十分明显,这里不仅有专门的科研机构长年监测湖水水质的变化,研究各种生物、矿化物对湖水水质的影响,而且在湖区周围采取了生物、工程相结合的办法,防止水土流失以及农用废水对湖水的影响,还注意调整农地利用方式,减少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而对湖水造成的污染。
三是发挥价格调节作用,计划用水。为了用好水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以色列政府对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实行了不同的收费标准,普通限额用水,限额以内低价,超额加价,对农业用水的方针是对不同作物的需水情况,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灌溉标准和最佳灌水期,对于超标灌水也是实行高价收费。另外,对在荒漠地区进行农业开发用水实行低价。特别是通过水价来作为农产品生产管理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鼓励生产出口创汇农产品,对这类农产品生产用水实行价格优惠。
四是很注意对边缘水资源的收集、开发。首先是对地表径流的收集,主要是通过在流域内分级设立一些集流坝、蓄水坝、坡面采流、沟道集流工程,将雨季降水形成的不固定水域收集起来后直接道入农地、林地,保证农业灌溉和林木生长,在收集地表径流时,以色列的技术人员大多要认真设计,对集流区面积、集流工程设计标准等都有认真计算,特别是他们注意从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分配均衡考虑不致造成上游将全部水资源截留后造成下游水资源的短缺。其次是对地下深层的苦咸水进行开发,特别是南部地区,对地下苦咸水的开发,并用于农业灌溉,已经相当普遍。苦咸水抽上来之后,一般要在蓄水池中放置一段时间再通过灌溉系统灌溉温室中生长的作物,有的还将苦咸水先通过养鱼来改良水质,使其所含矿物质特别是盐分得到消耗,再用于农作物灌溉,效果很好。另外,由于这种苦咸水灌溉是通过滴灌溉技术来实施,不会造成土地盐碱化。再次加强对民用废水的收集处理业己广泛用于农业。由于淡水资源短缺,目前以色列农业灌溉主要是利用民用废水。全国大中城市的民用废水收集系统很完善,政府对使用废水灌溉的农产品实行低价水费,鼓励农民使用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农业,一方面减少了污染,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以色列未来农业用水的问题。因为随着以色列社会经济发展,以色列未来农业的主要水源就是民用废水。
五是普遍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以色列除了重视水的开源问题,同时又重视节流问题。几十年来,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日益完善,特别是灌溉技术已经相当发达,达到了水肥配套自动化灌溉。通过计算机管理,根据植物对水、肥的需要量和最佳需水、肥时间,进行自动控制。通过滴灌溉技术,可以达到节水50%、节肥50%,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产品质量,防止病虫害和杂草生长。几十年来以色列最大的滴灌设备生产公司——耐特菲姆滴灌设备公司,已经可以生产50 多种不同形式的滴头,并将水珠只滴在植物根系周围,保证了植物的有效生长,滴灌设备一般可以使用30年。目前在山区、沙区、盐碱地、沙地使用滴灌生产农产品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效益。
第二、着眼长远发展沙漠林业。由于长期的战乱和人为的破坏,以色列国土严重沙漠化,荒漠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5%,南部内盖夫地区则完全变成了沙漠地区。为了生存和发展,以色列人高度重视发展沙漠林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目前全以色列有林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6%。主要特点是:
(一)通过类似公司性质的基金会统一全国林业开发。以色列国家不设林业部,但全国的林业工作及土地开发工作全部由“以色列犹太人国家基金会”负责。基本会实质上发挥国家林业部的职能。因为,以色列全国国土面积的97%都属于基金会所有。该基金会下设土地开发总局,全国林业管理局隶属土地开发局,林业局每年经费全部由基金会承担。
(二)开展多样化的植树造林。以色列造林从经济林开发始,发展到防护林、牧区片林、非灌溉果林、景观林、大规模人工荒漠林、废水灌溉造林及小片林营造等等,既考虑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
(三)发展木材加工。以色列的木材加工主要是生产中密度纤维板,每年生产10万立方米纤维板,通过搞中密度纤维板,基金会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收入。为进一步发展造林提供了良性循环的机制。
(四)高度重视林业的研究与开发。以色列的经验是搞好荒漠地区的植树造林,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对林业进行详细的研究。为此,政府土地开发当局的林业部门率先参与了一系列的涉及荒漠植树造林的重大项目,譬如:人工造林与土地改造研究发展项目,自然资源(土地、水资源、林业等等)再利用和管理及大范围园林绿化和四旁植树,苗圃栽培和植被保护及森林防火,单株和小片林营造以及地表径流管理和小面积积水技术及有效利用等。为了更有效地发展荒漠人工造林,以色列通过确定一系列的项目进行专题研究,边研究边示范,边示范边推广。尤其是对林业发展的引种选育、苗圃栽培、病虫害防治、组织培养、环境条件控制、幼林管护、森林防火、耐旱和耐盐性能、成果推广等都设立专题。
第三、立足现实建立高效农业。建设高效农业是以色列农业发展最为成功之处,不仅走出了以色列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而且为世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以色列高效农业的成功也有力地说明,农业并不一定就是弱质产业,它完全可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现代化的需要,可以创造出很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以色列的高效农业主要利用充足的太阳能,发展计算机控制的温室农业。温室技术是以色列推广应用的最为普遍的技术,以色列的农业温室主要是用来生产蔬菜、花卉、水果、养鱼等。这种温室最为突出的优势一是充分利用了光能,二是自动控制植物生长光合需要的水、肥、光、热、二氧化碳、氧气等因子都通过计算机实现了自动控制。因此,生产的蔬菜、花卉、水果或者鱼,都是一流质量的,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温室农业的成本固然很高,但由于产出的农产品质优价好,一般来讲,种植者的收益也是十分明显的。温室的投资回收期也很短。以色列的温室农业是荒漠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成功有效的形式,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四、针对难点开展科技攻关。依靠科技解决农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是以色列农业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根本不可能有以色列现代化的农业,也不能在世界农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以色列抓农业科技主要突出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门类齐全的研究机构。以色列的农业研究机构具有门类齐全,科技水平高,技术先进等特点。主要研究机构包括了农业的各个方面:大田及园艺作物研究所,从事自然资源和种子研究;园艺研究所,从事土壤物理、农业气象、化学和植物营养、土壤学及土地利用研究;植物保护研究所,从事植物病理和昆虫学研究;动物科学研究所,从事肉牛及家禽研究;耶鲁萨冷希伯莱大学,从事林业园艺、土壤科学、昆虫学、农业植物、地理学、植物学等等研究;海发技术大学,从事景观、荒漠建筑及生态学研究;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的布劳斯坦沙漠研究所和应用生物研究所,从事于荒漠开发、水资源管理、灌溉技术、引种选育、人工造林、天然林维护、流沙固定、废水利用、资源合理开发干旱地区自然保护区、荒漠文化古迹旅游等;还有六个不同的区域试验站。这些研究机构积极参与不同的试验项目,为以色列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指导。
二是有针对性地抓好基础研究。首先是沙漠植物研究,几十年来系统地研究和开发了大量的荒漠植物资源。为了提高荒漠的产出,几十年来,以色列的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紧密结合共同研究开发了荒漠植物资源,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有:广泛地开展引进物种驯化工作,以色列科技工作者将世界作为他们的实验室,通过派出科技人员前往世界各地和国际组织,将世界上干旱地区有价值的物种都收集到以色列。并在沙漠地区建立了种植资源库,开展引种驯化,对其适应性进行观察,同时结合开发,研究植物的利用价值,再将研究成果及有开发价值的植物通过试种示范和推广机构,向农民推广。例如:从澳大利亚引进各种桉树品种通过驯化,选择一些具有饲料价值、观赏价值等优良性状的桉树加以推广。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应用研究所从60年代就引进世界各地1000多个树种,通过驯化,许多已经适应了沙漠气候。该研究所成功地从墨西哥和美国引种了霍霍巴,通过驯化,目前已在许多农庄大面积种植,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该研究所还从世界许多地区引进大量水果品种,种植观察,选择有较高市场价值的水果品种加以发展,如他们开发了一种被称之为“冰激淋”的仙人掌果树,口感很好。这种水果不仅耗水少,只有其他水果品种的20% , 同时产量和其它水果相近,市场上每棵可达到3美元。其次是开展了植物杂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抗盐碱耐干旱具有一些优良性状和适应性或者可以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新品种。比如,他们通过对欧洲人对西红柿口感的喜好,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新西红柿品种,不仅可以连续收获6个多月,产量高,而且储存时间可达20多天。在欧洲市场很受欢迎。
三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农产品生产技术的科技开发。在市场经济的国家里,科学发展,科技进步离开了市场,就没有发展的动力。这一点以色列科技工作者比任何人都清楚.而且也做得好。因此,以色列的农业科技是紧紧围绕市场进行的。他们发挥了沙漠地区的自然优势,在植物研究开发方面十分重视品种的特殊品质优势、季节优势和质量优势,从而保证了以色列农产品和植物开发研究技术一直处在国际市场最前列。并且每年向世界各国出口大量的高科技的农业技术项目,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是以项目课题为主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以色列农业科技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实践证明也是很成功的。主要是通过创办专门的基金支持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五、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为农业发展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一)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开发和利用荒漠资源。从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开始,历届政府领导都对开发和利用荒漠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因为他们深切地感到,如果不征服荒漠,荒漠就要征服人类。正是有这样的危机感,加之以色列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都很差,因此,建国以来,一代一代的以色列人,对这块被世人视为地球癌症的荒漠地区,就用了高科技、高投入、使荒漠创造了高产出、高效益。特别是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不仅在执政期间积极倡导荒漠治理和开发,而且在他离任之后,举家迁入以色列南部的内盖夫荒漠高原,从事荒漠治理和开发直至逝世。他逝世后,就安葬在内盖夫荒漠中,激励着后来的人们致力于荒漠资源的开发。正是由于以色列政府和普通国民对荒漠开发、治理十分重视,坚持不懈地奋斗了几十年,才取得了今天显著成就。
(二)为农业发展特别是沙漠造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以色列十分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每年筹集大量资金,用于生态环境建设支出。八十年代末期以来,用于沙漠造林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两大类基金:一类是直接基金,一类是间接基金。直接基金的使用主要包括:林业管理委员会和土地开发研究委员会每年13万美元;生态农业项目支出4万美元;发展特别贡献支出7万美元;研究奖学金1万美元。间接基金支出包括:研究项目的技术支持每年9万美元;整个林业部门的总费用1987年为1600万美元。1995年安排了7000万美元用于全国林业部门的各项工程研究、技术推广和人员培训、对外交流等等。
(三)搞好国土开发利用规划。以色列国土面积很小,虽然自然条件很差,但是他们精心规划每一片土地,针对每片土地的特点,制定出改造和发展措施,如对天然林区,主要是加强管理和复壮;对道路水域以及四旁开展铺绿活动;对人工林区发展旅游休闲和开发森林公园;结合文化、考古、水源保护的需要,开发旅游以及绿化教育场景基础;对原有的草场牧区加强管理,对游牧民采取必要的定居和搬迁措施;对荒漠地区加快人工造林。由于规划合理,针对性强,以色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工作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效。
(四)严格管理,坚持不懈。在以色列无论是种草、植树还是栽花都有严格的管理,特别是对种树,无论是成片造林,还是家庭门前屋后零星种树,都有严格规定,只许种不许砍,那怕是砍伐私有树林也要经过批准,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制裁。以色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另一个特点是长期坚持不懈。无论是政府领导的变换,还是国际形势的变化,甚至经济发展的波动都没有影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工作.积小胜为大胜,积小成为大成,作始亦简,将毕亦巨。
六、对搞好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借鉴意义。以色列与我国虽然国情不同,环境不同,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等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点,但是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方面还是有许多共同点,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1,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可以改善,也是能够改善的,我们必须树立信心,坚定信念。长期的战乱和人为的破坏,使美好的自然环境受到了破坏。现在是到了人类自觉地改善生态环境的时候了。
2,要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要在全民族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大气候,实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负责制,增加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建立专项基金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3,突出抓好几个重点。一是大江大河的治理,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上游主要抓水土流失治理,下游主要是河道清淤;二是荒漠化治理,我国荒漠化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不算沙漠,全国光是荒漠化地区就达35万平方公里。三是节水灌溉,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四是植种种草,全面绿化。五是加强科学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依靠科技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
4,要以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建立生态农业发展机制。对“五荒地”推行拍卖,特别是对荒漠治理,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行长期承包、租赁和拍卖,国家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后,通过拍卖,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投资荒漠治理和开发,形成良性发展的机制。光靠国家财政的力量是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大范围的成果的,只有动员社会的力量,动员广大农民的力量,才可能取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成功。
附文:以色列沙漠农业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