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以关系:中国首次举办“奥斯威辛集中营展览”

(2012-04-20 10:31:27)
标签:

杂谈

 
 
 

以色列计划微博http://weibo.com/theisraelproject

                 http://t.qq.com/yiseliejihua

 

以色列计划中文网站主页:http://www.theisraelproject.cn

 
记录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纳粹德国死亡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展览”19日首次来到中国展出。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合作举办的这一展览,将长期落户上海。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关押波兰和其他国家囚犯的最大集中营,约有110万人在集中营被害,超过九成的遇难者是犹太人。1979年,奥斯威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警示后人牢记战争创痛、反对种族歧视。

 

http://s1/bmiddle/9c055a79tbe1320ebd580&690

http://s14/bmiddle/9c055a79tbe1320f5650d&690

http://s5/bmiddle/9c055a79tbe132109dd94&690

    此次从波兰远涉重洋首次来到中国展出的包括30幅展板、9件仿真实物以及两段视频,展览详细回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形成的全过程,战争期间集中营内灭绝人寰的种种恶行等。中方还为展览增加了一段反映集中营内儿童生活的动画视频。

    据奥斯威辛博物馆方面介绍,馆方制作并提供的仿真实物及视频,是首次在奥斯威辛以外的地方亮相。

    现场展出的仿真实物包括:一套完整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囚服(含帽子和衣裤)、难民带入集中营的皮箱、犯人统一使用的木鞋,以及替代犯人姓名的编码布条等。主办方还特别仿制了一个占地仅一平方米的奥斯威辛“罚站囚笼”。

    长约四分钟的视频分为两段,展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缘起和二战后集中营旧址最终成为博物馆的历程。

    奥斯威辛博物馆代表米罗斯瓦夫说,选择在上海举办这一展览,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二战期间“当其他国家都对犹太难民关上大门时,成千上万名欧洲犹太人被上海庇护”“这里也许是当年世界上唯一一个如此大规模地帮助那些逃离种族灭绝的犹太人的地方”。

    最新研究显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至少有超过2.3万名犹太人前来上海避难,在上海民众的帮助下躲过纳粹迫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聚居于上海虹口区霍山路、长阳路一带,部分犹太后裔至今仍生活在附近社区。此次举办展览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就位于二战期间犹太人在上海集会礼拜的“摩西会堂”的旧址。

    波兰、匈牙利、以色列、德国四位驻上海总领事,部分长期居住在上海虹口区霍山路、长阳路一带的居民等,19日作为首批观众参观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展览”。

    “残酷的集中营生活和大屠杀场面,激起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与上海这片土地当年保护犹太难民的种种义举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印证了在残酷的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是如此友善和包容。”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