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关系:以色列财长:为农业花钱不抠门儿
标签:
杂谈 |
http://s12/middle/9c055a79tba630c20293b&690
http://s6/middle/9c055a79t7909e79d15d5&690
3月1日,以色列财政部部长尤法瓦·斯坦尼兹(YuvalSteinitz)结束了他为期3天的中国之行。
访华期间,斯坦尼兹与财政部长谢旭人共同签订了两国关于节水灌溉和农业项目的财政合作议定书,以色列政府向中国承诺3亿美元优惠贷款,在中国西部五个省和自治区开展农业和节水灌溉项目。
此外,斯坦尼兹和他的以色列代表团还访问了宁夏,并出席3月1日在银川市举行的中国—以色列农业领域财政合作研讨会。十几家以色列公司参加了研讨会,介绍各自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并与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探讨合作项目。
斯坦尼兹此次访华可谓阵容强大,除了企业代表,他所在的财政部“家里人”几乎全来了,除了副部长、总会计师、高级副总会计师、部长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还有两个部长顾问。
本报记者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斯坦尼兹,是在他此次访华期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
“抱歉,迟到了,我们财政部的同事与谢旭人部长进行了非常友好的交谈,午餐又那么好吃,路上又那么堵,所以来晚了!”2月29日下午2点半,北京朝阳区天泽路17号以色列大使馆会议厅,姗姗来迟的斯坦尼兹刚落座,就给久等在场的记者们表达歉意。
53岁的斯坦尼兹,虽年过半百,两鬓灰白,但整齐的西装和精神的板寸头造型,整个人看起来利索精干、神采奕奕。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曾在海法大学教书,教的是科学、哲学和行政学,三年前被以色列政府任命为财政部部长。
在介绍自己的同时,他不乏幽默,“我虽然有3个子女”,他指着台下前排就坐的以色列财政部副部长伊兹哈克·科恩(YitzhakCohen),“他却有10个孩子”,这在中国也不算少啊!全场大笑。科恩双手抱胸,随即递给大家一个自豪的微笑。
午餐前,斯坦尼兹和谢旭人代表两国财政部签订了以中农业节水项目财政合作议定书。根据议定书,以色列政府将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优惠政府贷款,支持中方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5省区实施高科技农业节水项目。中国财政部将统一负责该贷款的还本付息。
自1995年中以两国政府签订《中以两国政府第一号财政合作议定书》起,截至2012年2月底,以色列政府共向中国承诺优惠贷款13亿美元,中方累计生效贷款项目约240个。项目主要集中于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水处理、农业开发、通信以及其他高科技领域,遍及中国29个省区市。
此次签署的财政合作议定书,与以往有何不同?斯坦尼兹在回答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提问时说,之前也签署了多份财政议定书,而这次3亿美元的优惠贷款,仅涉及农业,特别是农业技术方面的合作,但会侧重在沙漠地区的种植技术方面的合作,使得沙漠变成一种资产,而非负担。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色列就开始大面积发展沙漠经济,虽然现在并不能说,所有的沙漠面积被开发,但我们经济效益最好的农业就是在沙漠当中,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是有很多的经验和技术是可以和中国,特别是西北内陆地区分享的。
关于受支持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5省区在实施高科技农业节水项目过程中,是一视同仁,还是会否有所侧重?斯坦尼兹的回答是,五个省的项目是否一样,还要看各个省的需求。
他以能够节约80%到90%用水的滴管技术为例,“以滴灌方式种出来的蔬菜和水果质量更好,我们销往欧洲像德国的蔬菜,质量最好的是沙漠里通过滴灌技术种植出来的。但据我所知,在水循环技术方面,包括在特殊的种子技术方面,还有如何在沙漠里饲养奶牛,可能技术难度比较高,但产奶质量都是最好的。这样的技术都会和中方去分享。”
斯坦尼兹对他们在沙漠里种植出的蔬菜、水果的质量尤为骄傲,他引用不久前,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一句赞语,“吃过以色列沙漠里种出来的辣椒和西红柿之后,别的都不想再吃了。”所以,欧洲很多国家每年都等着以色列的出口。
想不到,这位曾经海法大学的哲学教授,对经济、农业如此了解,并舍得在农业发展上花钱,不仅在农业技术合作领域,在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上一样出手大方。
此前,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将会邀请二百名左右从事农业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和数学等领域的中国博士生,到以色列做两到三年的博士后研究,然后将最先进的技术理念带回到中国。作为财政部长,他表示将会为这个项目争取相应的财政支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