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是老百姓参与中国企业最直接的投资方式。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企业用老百姓的钱做企业经营做大做强企业,作为投资方的老百姓享受企业发展的红利,投资者与企业一起成长。股市作为企业的助推器最成功的应当是美国股市。美国出现了无数个巨无霸的国际公司,在成长过程中大多与股市不可分开,股市给企业提供的资金流使企业不断壮大,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像可口可乐,微软,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等都是在资本市场上成长起来的巨无霸级的企业!
一个有成长远景的企业是国家要各方面扶持的企业,在股市的ipo应当有优先的资格,只要是企业把钱用在发展的前景上,都无可非议!但是一个业绩不佳的企业上市了,让人担心的问题是:上市后会不会是一个高管到股市提现的借口或工具呢?上市后高管辞职套现股份,业绩继续亏损留一地的鸡毛呢?
看看创业板第一例公司董事长辞职套利事件!300042朗科科技上市前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当时在国内闪存领域一马当先,闪存如今是快速发展得高科技行业,当时甚至有人看好朗科,未来能成为中国的“金士顿”,但上市后风云突变,2010年9月14日朗科科技公告称,公司创始人邓国顺“因个人原因”正式辞去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这是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第一例董事长辞职,也开了创业板公司董事长离职之先河。业绩大幅下滑是朗科董事长辞职的诱因,究其深层次原因,可以发现朗科的公司股权结构极其不合理。邓国顺虽然辞职了,但是其公司控制人的身份不会轻易改变。在二级市场上,邓国顺持股仍然有三年的锁定期,但是辞职对于其股票锁定期满后的套现非常有利,持有股票可全部套现。假设邓国顺没有辞职,到三年锁定期满后每年只能套现25%的股份。这样看来,辞职对于邓国顺个人利益来说,也并非是坏事。
现在A股的股民可以数数目前为止A股市场有多少高管为了套现辞职的吧! IPO没有把小公司变成大公司,却把无数的上市老总变成了大富翁!!!
最严重的情况业绩不佳的公司大多上市后会变脸,有统计显示今年以来ipo上市公司很多上市后变脸,今年刚开始ipo的4月份的时候,网易财经发了一篇文章《ipo开闸后首批上市公司四成变脸》:“随着一季度业绩预告陆续披露,投资者深刻感受到次新股业绩“变脸”之快。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市的48只次新股中,已经有17只出现业绩变脸,占比近四成。”次新股上市即变脸,究其根本原因,是核准制带来的高上市门槛。当前来说,上市的门槛本来不低,企业要保证三年持续盈利,加之在核准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优选上市的规则,企业为了顺利上市,就会在规模上、盈利水平上攀比,冒着造假的道德风险,编造一个美丽的业绩谎言。现在问题出来了!如果取消了这个三年持续盈利的底线,是不是企业ipo后就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了???11月20号的新浪财经转发了一篇文章《领跑7季度小盘股高处不胜寒机构排查并购黑天鹅》就明确指出了现在中小板的盈利情况:11月前两周,小市值成长股的股价普遍下调20%-30%。17日沪港通启航后,有些资金重回创业板和中小板。但很多公司的股价掉下去不再反弹,就是因为有些机构发现其业绩低于预期,正在逐步撤离。经济的放缓是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市场与资金两把利剑的割痛!
ipo是优质的企业发展的契机,就像一个在农村学习优良的苦孩子,无钱上大学,现在有人要掏出钱来帮他!他就有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如果他努力学习不但自己成功了,未来还可以有报答帮他的投资者的机会!用到股市ipo这个是最简单的道理!但还有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这个贫穷的农村学生有了钱就据为己有,或者带着钱跑了,或者花天酒地挥霍一空,穷学生到最后还是穷学生,是盼着再有人帮他呢?还是学校该把这个道德败坏的学生开除呢?现在回到主题:中国的IPO到底是资助品学兼优的穷孩子变成博士生,还是资助道德败坏的穷孩子变成一个大痞子呢?还是一股脑的都送进大学待日后观察呢?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会不会引起连锁反应,因为坏孩子的原因无人去资助贫困的孩子,最后都没学上呢?
以上仅仅代表个人观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