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传、正义、注、疏、训诂”大意

(2020-01-27 10:36:18)

“经、传、正义、注、疏、训诂”大意

(网络归集各家解释)

古代经典著作称为经,如《春秋》。

解释经的,便是注,有传、笺、解等,如《春秋公羊传》。

疏通传注的,称为疏,有义疏、正义等。

释古书原文意义为“注”;解释前人注文的意义为“疏”;正确的含义为“正义”。

注:“注”指对古书的注解,狭义的“注”只指注解,而广义的则包括传、笺等。

疏:“疏”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作“疏”。“疏”是对注的解释。

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注“、”疏“有时也可称为“正义”。

此外还有下列注解体例的名称:

传: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把解释经书的叫作“传”。“传”就是对“经”的解说。

笺(jian,音奸):“笺”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

章句:解说古书的一种方法,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

集解:选取各家注解通释经传的叫“集解”。

所谓“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训诂”连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故”、“训”、“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

注释的体裁与名称: 注、集解、传、笺、疏、正义等。

1.注着重训怙就是注解,对难解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

2.集解通常是集诸家的解释和自己的解释而成。

3.传是传述的意思,有的阐明经义,有的也解释字句。

4.笺是对传注的引申发挥,或补充订正。

5.疏是解注并解原文,是南朝出现的,而在唐代兴起的一种注解的名称。汉代人的注释,到了唐代人看起来也已经不容易了解,所以又出现一种新的注解,不但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加以解释,这就叫疏,也叫正义。

6.正义是注的注释,一般正义都有选定的注本,如清人焦循《孟子正义》是释赵氏《孟子注》而成。注疏原是两个概念,注是训诂字词,疏是疏释文意,如“十三经注疏”都有《注》、《疏》两本书,后世也混用为一般注解的代名词。

7.索引原意是绳索,即纲领、总目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