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指文图书
指文图书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95
  • 关注人气:1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精彩内容节选(一)

(2015-10-09 15:20:11)
标签:

杂谈


避槊和夺槊技法大考证
作者:太极白熊
——节选自《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第一章《诸器之王:枪矛》

       初唐名将尉迟敬德素以武勇闻名,十分擅长马槊(马上用矛)。尉迟敬德能够被千古传唱,不仅仅是马槊用得好,还因他有一门特殊的武艺——擅长避开敌人的马槊,甚至夺槊还刺。因为善避,所以即使每次单骑突如敌阵,被敌人围着攒刺,尉迟敬德也不会被伤及分毫,往往还能将敌人刺来的马槊夺下,反过来刺敌落马。尉迟敬德屡屡单骑突破重围的勇武,让他在隋末唐初的战争中,傲视多如繁星的精兵猛将,并在重重马槊围攻中杀进杀出,来去自如,其技艺之精妙绝伦,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史书是否夸大?尉迟敬德的避槊、夺槊真的可能做到么?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且从技法上来进行一番推敲。

       从马槊的具体用法来看,其用途跟西方中世纪某些时期、地区的骑兵一次性刺枪用法较为不同。因为积竹柲良好的性能和适手程度,不但可以让骑手用单臂夹持用以冲刺(详见后文《阿玉锡持矛荡寇图》),而且还适合双手握持用于马上格斗(详见《八王争舍利图》)。当重骑兵冲击停止后,无法撤出战斗的重骑兵只能仰仗马槊的优良品质,来跟敌人进行格斗。如果是用来对付步兵,使用方法大体如同《五百强盗成佛图》中的西魏骑兵一样,握持槊尾的后手高举过肩,握持槊中的手则执槊向下戳刺;而对付同样骑马执槊的对手,则需双手配合向斜侧面戳刺,常见的扎、革、拿、挑等等技法皆可在马上施展。

http://ww1/large/9bf91b8dgw1ewuwoaoguaj209g0fkt9p.jpg

 晚唐贴金彩绘重甲骑兵俑,其右手所执兵器当为马槊。

       现在来谈谈避槊和夺槊,避槊比起夺槊而言要简单些。因为战斗时骑兵和斗将都有良好的铠甲保护,而马槊扎出时必须用足气力,否则不能够破甲伤敌。但是马槊作为枪矛武器,它的攻击是平直成线的,这在武术俗语中描述为:“枪扎一条线。”当攻击者用尽全身气力配合扎出时,对手只需要仔细观察其发力动作,稍稍侧身避开马槊的矛尖,就能避免被戳中。何况骑将们往往有上佳的铠甲防护,哪怕槊尖只是稍稍偏离,刮蹭在腹部,也不足以破甲致伤。

       而夺槊就难上许多,需要施术者更为精准地把握时机。当对手使尽全力一槊扎出,却被你侧身避开时,敌人招式刚刚用老,力道和马槊都不及收回。这时候,夺槊者需要立刻用当侧腋下夹住对手马槊的骹部或骹部以下,用另外一手抓执敌马槊的中段,配合腋下一同转动腰马,向外猛拔。因为攻击方刺出马槊时需要用后手发力,导致攻击落空后其手中握持部分合计约为三分之一长度,而夺槊者夹持在腋下和手中的长度反而超过了攻击者。根据简单的杠杆原理,夺槊者只需使用较小的力量就足以将对手的马槊拨转开来,而对手即使拼尽全力,也仍然有可能争抢不过。再加上双方都骑在马上,倘若攻击者力有不逮又不想被拔拽坠马,只有乖乖撒手弃槊这一个选择了。

       夺槊的要诀就是抓住对方攻击落空的那一刹那,这个微妙的时机关乎于整个技法的成败。关于这种长矛攻击落空后非常尴尬的现象,明代武学者、军事家戚继光曾有总结:“长枪架手易老……收退不及,便为长所误,既与赤手同矣。”这也就是尉迟敬德能够避槊、夺槊的原理和基本技法。但是想要在敌群之中毫发无损、百战百胜,还需要非凡的天赋和辛苦磨练才能成就。

http://ww3/large/9bf91b8dgw1ewuvsvcjf8j20rs0jnq50.jpg

马上夺槊图,以尉迟敬德夺槊故事为蓝本绘制。(绘者:杨翌)


--------------------------------------------------分割线-----------------------------------------------


http://ww2/large/9bf91b8dgw1ewuw5ohefnj205k05k0t9.jpg  扫描二维码,登陆指文天猫店进行购买
http://ww2/large/9bf91b8dgw1ewuwc8mpiij205k05kwev.jpg 扫描二维码,登陆指文淘宝店进行购买
http://ww4/large/9bf91b8dgw1ewuwcmu7isj205k05kjrr.jpg 扫描二维码,登陆亚马逊进行购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