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泉州洛阳桥、安平桥:福建行之二十一

(2018-02-11 21:09:53)
标签:

海内第一桥

蔡襄

种蛎固基法

筏形基础

五里桥

分类: 游记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
http://s7/mw690/002R5FNAzy7hYYtrsUK26&690

http://s14/mw690/002R5FNAzy7hYYtSgepdd&690
    位于福建东南沿海的泉州,早在宋元时期就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的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历史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
http://s11/mw690/002R5FNAzy7i2JDnCTo9a&690

http://s1/mw690/002R5FNAzy7i2JDEyYg30&690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位于泉州东北洛阳江入海处,是我国第一座海湾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著名跨海梁式石构桥,在中国桥梁史上与赵州桥齐名,被称为“北有赵州桥,南有洛阳桥”。
http://s9/mw690/002R5FNAzy7i2JMaCTe88&690
    洛阳桥从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3)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前后用了整整六年时间,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http://s2/bmiddle/002R5FNAzy7i5ZDbhhn31&690
    石桥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桥的南边为泉州东郊,北边为惠安县。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 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http://s8/mw690/002R5FNAzy7i5ZEPPGTb7&690
    建在泉州的桥,为何起名叫“洛阳桥”?
    原来,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现在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入迁后,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象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http://s14/mw690/002R5FNAzy7i5ZH5fPfcd&690
    从北边惠安县步入洛阳桥。
http://s4/mw690/002R5FNAzy7i5ZIOd5943&690
    桥头东侧是北宋一代名臣、倡导兴建洛阳桥的泉州郡守蔡襄塑像。
http://s15/mw690/002R5FNAzy7i5ZK3GY69e&690
    桥头两侧安放两座五层八角楼阁塔,两座石将军分立两端。
http://s4/mw690/002R5FNAzy7i5ZLdrFh93&690
http://s6/mw690/002R5FNAzy7i5ZLDUvrd5&690
    石桥系花岗岩石砌筑,装饰精美的104只石狮安筑在石栏杆柱子上,背桥而立。
http://s12/mw690/002R5FNAzy7i5ZNd1h16b&690
    石桥中段的宝箧印塔上有“月光菩萨”神像,这是全桥唯一一件弥足珍贵的纪年文物,见证了洛阳桥近千年的历史。
http://s3/mw690/002R5FNAzy7i5ZPu9LI92&690
    月光菩萨旁落款“巳亥岁造”,由此确知桥与两侧之塔的建成时间为1059年。四方形塔身的西面雕月光菩萨头像,南北两面刻佛教偈语,东面为梵文,德宇处雕有花卉图案。塔刹为圆盘基座,五级相轮,宝葫芦形刹顶。
http://s14/mw690/002R5FNAzy7i5ZRaaF7bd&690
    洛阳桥位于江海汇合处,江潮汹涌,浪涛搏击,建桥工程非常艰巨。为解决这一难题,古代的桥梁工匠们反复试验,首创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即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
http://s3/mw690/002R5FNAzy7i5ZTl2eK02&690
    为了使桥墩更为牢固,又首创了“种蛎固基法”,即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这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http://s13/mw690/002R5FNAzy7i5ZV9INSac&690

http://s13/mw690/002R5FNAzy7i5ZVT95W0c&690
    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它的桥墩形式也别具一格,全部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
http://s5/mw690/002R5FNAzy7i5ZXlRY004&690

http://s11/mw690/002R5FNAzy7i5ZXSCPEba&690
    千百年来,一提起洛阳桥备受赞颂的是北宋一代名臣蔡襄,其实建造洛阳桥的实际主持人却是卢锡(蔡襄是卢的外甥)。
    当时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海潮,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为了祈求万无一失地平安过渡,就把这个渡口称为“万安渡”。
http://s4/mw690/002R5FNAzy7i601PUOv13&690
    自晚唐始,泉州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北宋时泉州湾港口帆樯林立,百舸争流,中外商贾云集于此。万安渡给福建经济、文化的交流造成极大障碍,建桥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北宋皇祐五年(1053),卢锡等人带头筹建,到嘉祐四年 (1059)完工,前后花费六年时间,耗资1400万两银子,这些钱都是由卢锡等人募捐集资而来,没动国库分文。更为重要的是,蔡襄、卢锡等人集思广益,科学地解决桥梁建筑及固基问题,首创“筏形基础”、“种蛎固基法”,闽南一带宋代所造的石桥,大多仿造这种做法。
http://s9/mw690/002R5FNAzy7i604xlMsc8&690
    伫立桥中望向两侧,虽是初冬时节,仍一片绿意浓浓。纤细的反嘴鹬或展翅飞翔,或在江边滩涂上觅食,成为洛阳桥上一道流动的风景。
http://s10/mw690/002R5FNAzy7i605ZyOta9&690
http://s10/mw690/002R5FNAzy7i606tV0Z19&690
    继续前行,走不多远,便到了洛阳桥中亭岛。这里已是古时晋江地界。
http://s13/mw690/002R5FNAzy7i608xJes2c&690
    中亭岛上有数棵参天古榕。榕树下,有庙宇亭塔,历代碑刻甚多。
http://s5/mw690/002R5FNAzy7i609Sk0Ad4&690

http://s1/mw690/002R5FNAzy7i60aRmbSb0&690

http://s7/mw690/002R5FNAzy7i60bLUJ886&690
    在中亭岛有一方与求雨有关的石刻——西川甘雨,相传明嘉靖年间,泉州大旱,知府方克听说洛阳江神灵应,步行前来祈雨,一时困倦倚石而眠。梦见神人捎话,可向似“七”字乞求甘雨,果然下起大雨。后见树叶有“西川”二字,明白雨神确是移西川之雨,解泉州之旱,便向皇上奏明此事,将西川改为四川,以免日后有事。后人为纪念此事,遂在祈雨处建亭,并刻“西川甘雨”碑竖于亭中,后来成为历代祈雨处。
http://s12/mw690/002R5FNAzy7i60hUjxh2b&690
    西川甘雨”碑旁是洛阳桥历史馆,馆内有大量图片、遗存物等。
http://s12/bmiddle/002R5FNAzy7i60ml8x55b&690
    泉州濒临台湾海峡,台风频发,掀起巨浪,对洛阳桥产生巨大的破坏。为此,明万历年间特在洛阳桥中增建了两座镇风塔,以求平安无事。
http://s15/bmiddle/002R5FNAzy7i60nVYPc7e&690

http://s5/mw690/002R5FNAzy7i60oJxfmd4&690
    洛阳桥的修建成功,不仅使洛阳江天堑变通途,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更在当地引起造桥热潮,先后造了十大石桥,其中建在晋江上的安平桥,规模更是宏伟。
http://s15/mw690/002R5FNAzy7i60q65sOfe&690
    安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桥因此得名;因桥长五里,又称它为“五里桥”。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http://s9/bmiddle/002R5FNAzy7i60svdBm88&690
    传说很早以前,安海这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双重侵袭,有一在此修炼的道人知道后想为民除害。一天道人见到这两条孽龙在海滩上嬉戏,等它们玩累了睡觉时,道人做起仙术镇住孽龙,并决定把它们挑去填常年水患的安海港。于是道人化出两个大畚箕和一把大铁铲,把这两条孽龙铲到畚箕上。顿时海滩上留下了两个大窟窿,后来水流积聚就变成了现今的“龙湖”和“虺湖”。“龙湖”是黑龙住过的地方,所以这个湖的泥土是黑色的。“虺湖”是赤龙睡过的地方,因此这个湖的淤泥是赤色。
http://s1/mw690/002R5FNAzy7i60vW0De20&690
    再说道人挑着这两筐孽物走到一处叫大山后的地方,由于跨越溪涧时,步子迈得过大,一下子将扁担压断了,两条孽龙从梦中醒来,趁着道长未及下手,变作两堆土,真身飞上天去了。这两堆土就成了现在的“黑麒麟山”和“赤麒麟山”,有人说这两座山推去填“龙湖”和“虺湖”正好丝毫不差。道人看没收拾好这两条孽龙,就闷闷不乐地回灵源山继续修炼。
    若干年后,安海地界大雨下个不停,九溪十八涧的大水翻过了石壁峡,直冲安海港而来。得道成仙的道长在灵源山顶望见那两条孽龙又在作怪,便运功吐出一条七彩锁链,从安海镇跨过海湾,直到南安的水头镇,孽龙见状吓得魂飞魄散,马上潜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也退了。百姓们见到长虹惊退了孽龙,怕以后它们又卷土重来。有人就提议用长条大石,一段一段地铺砌起来,建造一条天长地久的锁蛟玉带,一来镇锁孽龙作怪,二来便于两县百姓往来。这意见马上得到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这条长达五里的跨海大石桥建造起来了。
http://s4/mw690/002R5FNAzy7i60zQfg733&690
    从此,孽龙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各地商旅船只相邀而来,商业日益发达,庄稼年年丰收,百姓们安居乐业,这座桥就被称作“安平桥”。
http://s9/mw690/002R5FNAzy7i60Cbdped8&690
    安平桥是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桥全长2070米,桥面宽3~3.8米,共361墩。
http://s8/mw690/002R5FNAzy7i60IcP2L57&690
    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
http://s16/mw690/002R5FNAzy7i60KNzvpff&690

http://s16/mw690/002R5FNAzy7i60LbykD9f&690
    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
http://s13/mw690/002R5FNAzy7i60N7DKA3c&690
    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
http://s13/mw690/002R5FNAzy7i60OKQnGbc&690

http://s16/mw690/002R5FNAzy7i60Pl75B7f&690
    中部的中亭亦称水心亭,亭侧的寺庙中本祀泗洲佛,后祀观音菩萨。庙的门柱上刻着一对闻名遐迩的楹联: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http://s5/mw690/002R5FNAzy7i60QSaiga4&690
http://s1/mw690/002R5FNAzy7i60R5ynKf0&690
    亭四周立有历次修桥的14方碑刻。其中最早的石碑是明代天顺三年(1459年)的《重修安平桥记》,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直至清咸丰年间,每次修桥均有树碑,就各碑文所载,可见修桥的经费大多靠募捐和乐施而来。
http://s1/bmiddle/002R5FNAzy7i60T3vQ4f0&690
    安平桥由宋代当地富商黄护捐资三万缗钱(一缗即一贯,串钱一千文),1138年开工,1152年完工,工程历时15年。黄护从小读书习文,十七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后改行习商,三十岁衣锦还乡,在安海街坊开了十二间商铺,成为安海当地首富。黄护不幸于1144年病逝,其儿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主持安平桥的兴建。
http://s15/mw690/002R5FNAzy7i60UCRdkde&690
    据说前几年因自然与人为因素,安平桥及水域均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现此地已建成五里桥生态湿地公园,依傍着五里桥,周遭建设亭子,增加植被,良好的环境成为泉州一个新兴的风景区。
http://s12/mw690/002R5FNAzy7i60W0QUXbb&690

http://s2/mw690/002R5FNAzy7i60WE0vf71&690
    洛阳桥、安平桥横跨在泉州的江海边,便利了交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将建筑、艺术与科技和谐相融,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