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黔第一洞天——镇远青龙洞:贵州行之二

(2017-05-19 10:40:12)
标签:

祝圣桥

中元禅院

万寿宫

玉皇阁

紫阳书院

分类: 游记
    在镇远城东的中河山的悬崖峭壁间,造型独特的祠庙、道观、学堂、会馆、桥梁,与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构成了“青龙洞古建筑群”。
http://s8/mw690/002R5FNAzy7b95O67b1d7&690
    青龙洞古建筑群建于明代中叶,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占地21000平方米,由青龙洞、紫阳书院、中元禅院、万寿宫、祝圣桥和香炉岩6部分共36座单体建筑组成。
http://s3/mw690/002R5FNAzy7bbRmLIKC82&690
    从兴隆街往东走,转到顺城街尽头,便是镇远古镇的地标性建筑——祝圣桥。
http://s9/mw690/002R5FNAzy7baVMfzxC18&690
    祝圣桥原名“舞溪桥”,俗称“老大桥”。舞溪桥是为了祝贺康熙六十大寿而改名为祝圣桥的。该桥西连府城,东接中河山北段中元洞,为一座横跨舞阳河水的大型石桥。石桥由大方青石筑砌,全长135米,宽8.1米,高14米,共有7个孔。
http://s14/mw690/002R5FNAzy7baVObtEhdd&690
    祝圣桥始建于明初洪武二年,据说当时因为舞阳河山洪爆发,该桥数次建造数次被冲毁,直到雍正年即1723年才修建完成,历时250年,一座历经600多年岁月的沧桑的石桥!舞阳河一头连着贵州,一头直达湖南怀化,在舞阳河上修石桥,其历史意义重大。祝圣桥正是拥有了这种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
    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镇远知府汪炳敖在桥东起的第三和第四孔之间桥面上,建成三重檐八角攒尖顶式“魁星阁”一栋,并题写楹联三幅。其底层向东面,楣额为“河山柱石”,两边楹联为:“扫尽舞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
http://s14/bmiddle/002R5FNAzy7baYNaiAZ7d&690
    西面向府城一面楣额为:“云汉天章”,楹联为:“把笛作龙吟,东去洞庭秋月满;传书随凤使,西为滇海庆云多。”祝圣桥和阁上的联语,使古城镇远成为东连我国中原内地,西通东南亚国家重要通道的见证。
http://s1/bmiddle/002R5FNAzy7baYPO5Mce0&690
    传说古时候,贵州没出过状元,人们找到风水先生问:哪里能出状元?风水先生在贵州转了圈,称镇远能出贵州第一个状元,但得建座桥。于是人们建造了祝圣石桥。桥建成后连续两年没出状元。人们又去找那位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说需在桥中央建造“魁星阁”,人们就在桥中央建造了高1738角尖顶的楼阁。“魁星阁”建造后的第一年,贵州就出了个状元,于是“魁星阁”也被称为“状元楼”。
http://s10/bmiddle/002R5FNAzy7baW2U2Nz29&690
    正是这个三层魁星阁,使一座造型平常的石拱桥生动起来,成为古城镇远画龙点睛的一笔。尤其是夜晚,桥下七个石拱宛如弯弯的七个月亮,映照在舞阳河波澜不兴的河面上,古老的石桥、魁星阁煜煜生辉,成为青龙洞外最佳、镇远最巧夺天工般的绝色风景。
http://s15/mw690/002R5FNAzy7baW4Mx0G2e&690
    走过祝圣桥,迎面见“中元禅院”几个大字,“藏经楼”的金粉字,传达着这里是佛家参禅之地的信息;但道家在这里也是共生共存的,据说这中元禅院原本就是元末明初名道张三丰的修炼处。
http://s14/bmiddle/002R5FNAzy7baWbBVrncd&690
    从“藏经楼”下小门进入青龙洞。
http://s9/mw690/002R5FNAzy7bbTSYloA28&690
    此处称为中元宫,又称“中元禅院”,位于中河山石崖北段。由大佛殿、望星楼、藏经楼、六角亭、独柱亭等建筑组成。
http://s2/mw690/002R5FNAzy7bbTOWC8941&690
    大佛殿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殿堂,下层用砖石叠砌起墙,上层雕有栏杆、窗棂,十分精密细致。殿后的圆拱门上刻有“渐入佳境”四个字。
http://s4/mw690/002R5FNAzy7baWk3EYP43&690
    大佛殿的藏经楼。
http://s5/bmiddle/002R5FNAzy7baWlZsTq04&690
    望星楼位于大佛殿北侧的“千佛岩”上,为三层重檐六角攒尖顶建筑。其四壁的18扇窗户上,有“松鹤永年”、“金鹿戏林”等370块白杨雕刻。
http://s9/mw690/002R5FNAzy7baWnmBSM58&690
http://s6/bmiddle/002R5FNAzy7bbUalZWt55&690
    站在望星楼俯瞰,祝圣桥、魁星楼在苍翠树林掩映下,与镇远古城的高烽火墙、山地建筑和谐相融。
http://s10/bmiddle/002R5FNAzy7baWEOs5j69&690
    遥看玉屏山。
http://s4/mw690/002R5FNAzy7baWGldIfa3&690
    望星楼中层的过廊与大佛殿的藏经楼相连,下层的回廊与大佛殿的后院相互沟通。
    六角亭建于大佛殿东南侧中元洞口的石台上,为单檐六角攒尖顶建筑,亭子藻井的中央雕有“双龙戏珠”图案。
http://s3/bmiddle/002R5FNAzy7baWR3UPw52&690

http://s8/bmiddle/002R5FNAzy7baWSQ2TJ07&690
    独柱亭建于望星楼后一块独立的岩石上,为单檐六角攒尖顶建筑,底座由独柱支撑。
http://s7/bmiddle/002R5FNAzy7baWVkhVkd6&690
    中元洞系天然溶洞,有北、西、南三个出口,洞内、外有明清时期摩崖石刻多处。
http://s6/bmiddle/002R5FNAzy7baWXO8n395&690
http://s11/mw690/002R5FNAzy7baWZyO1Aaa&690
    过中元洞便是文公祠,即到了“万寿宫”。
http://s11/mw690/002R5FNAzy7baX96ufw3a&690
    万寿宫即江西会馆,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建筑在濒临舞阳河东侧长45米的石基坎上。大门为塔式楼牌,上有石刻和瓷片镶嵌的门额三幅,石刻楹联一副,青龙洞全景砖雕两幅。
http://s3/bmiddle/002R5FNAzy7baXemas2c2&690

元明以来,苗疆古城镇远由于水陆交通比较便利,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一时外来商贾云集,移民增多,成为水陆重镇,西南都会纷纷修建同乡会馆,万寿宫这组古建筑是由赣籍商人筹款修建的,是纪念江西地方保护神——许真君的庙宇。

         万寿宫由山门枋、戏楼、厢楼、杨泗殿(供祀杨泗将军)、客堂、许真君殿与文公祠等单体组成。北连中元洞,南通青龙洞,上居紫阳洞,是一组从北往南延伸的高风火墙四合院。整组建筑错杂而不乱,有层次而又各自独立,将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在一起。
http://s3/mw690/002R5FNAzy7baXis4o2c2&690
http://s4/mw690/002R5FNAzy7baXjSHKj03&690
         圣人殿外围值得一看,每一扇窗子的下面都有一个圆,每一个圆里面都有一个字,把它连起来就是:“舞水无双福地,黔山第一洞天”,横批是:“蓬来仙境”。
http://s12/mw690/002R5FNAzy7baXmS4xJ8b&690
        步入正门,是一组长方形的四合院,北边是杨泗将军殿,南为戏楼,东西为观戏的厢楼。戏台高2.4米、宽5.22米,两柱上有倒立的麒麟,顶部是四层六角形的藻井,当中饰“龙腾云雾”图案,台后有一幅福禄寿星图,飞檐梅花,如意斗拱。
http://s9/mw690/002R5FNAzy7baXpQ76828&690
        戏台的楹联十分精彩:“不典不经,格外文章圈外句;半真半假,水中明月镜中天”,横批“中和且平”。楹联含蓄和谐,富有哲理,活化了商人的心态:即在商人眼里他们所做的事都是些文章之外的文章、句子之外的句子,世间的事情都是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过后就是水中月、镜中花了。做生意呢,讲求一个“中和”的公平交易,和气生财之理。
http://s3/bmiddle/002R5FNAzy7baXxsTTk12&690
    戏台的围栏板浮雕精致至极:杨家将战幽州、双龙会和血战金沙滩。相传这木雕花了八年时间,雕刻真所谓是细腻又宏伟,让人萧然起敬,叹为观止。
http://s10/mw690/002R5FNAzy7baXyKFsZf9&690
       在万寿宫东侧石崖上是紫阳书院,亦称紫阳洞,北通中元禅院,南接青龙洞,下至万寿宫,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地势险要、环境幽深、建筑比较紧凑的一组。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它是为纪念大儒朱熹而造,以传播儒家思想为宗旨,也是黔东地区较早兴办教育和传播文化的地方之一。
http://s10/bmiddle/002R5FNAzy7baXB9bYZ99&690
    院内周围有摩岩多处,实属求学养性之地。
http://s1/mw690/002R5FNAzy7baXDbuNi20&690
        穿梭在古建筑群中,近观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曲廊圩径,青瓦红墙,雕梁画栋,别具韵味,真可谓步移景换。
http://s11/bmiddle/002R5FNAzy7baXEXvJ0aa&690
       青龙洞位于中河山石崖南段,又名南洞或太和洞。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此建成真武观。明弘治二年,镇远道士李道坚到此建道观,以后陆续增建,从山门到洞口,依次有山门、灵官庙、客房、半亭、吕祖殿、观音殿和玉皇阁等建筑。
http://s2/bmiddle/002R5FNAzy7baXHY0bn31&690
       青龙洞山门为六柱重檐庑殿顶塔式牌坊,高8.5米,宽5.4米,厚0.38米,门楣上有草书“青龙洞”三字,系清光绪六年(1880年)贵州巡抚林肇元所题。
http://s8/bmiddle/002R5FNAzy7baXLU9p507&690
    青龙洞主洞口位于悬崖绝壁之上,玉皇阁紧贴洞口凌空建造,其重檐庑廊顶前半部突出于外,后半部分藏于洞内。
http://s6/bmiddle/002R5FNAzy7baXOtI4Rb5&690
       顶层的望江楼接近崖顶,为青龙洞古建筑群的最高处,可俯瞰舞阳河“S”型穿城而过。
http://s16/mw690/002R5FNAzy7baXSqGpF0f&690
       青龙洞古建筑群是中国唯一的三“教”共存之地,儒家的“中庸”,佛家的“善哉”,道家的自然,出世和入世、世俗与脱俗、商贾与宗教之间,在这建筑群中,做到了和平共处。
http://s6/mw690/002R5FNAzy7baXVdg3ze5&690
       夜晚的青龙洞、舞阳河是那样的安祥与宁静。 http://s4/mw690/002R5FNAzy7baXWB8dR93&690
       静坐河边,听舞阳河述说昨天的故事。在这里,真的可以抛开一切烦恼;在这里,时光仿佛可以停留……
http://s10/mw690/002R5FNAzy7bbVFiGj76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