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费将不再由胁迫产生------怎样从“被消费”变为“自主消费”?

(2014-01-22 09:47:27)
标签:

it

o2o

财经

电子商务

互联网思维

如今,绝大多数人一定会常有这样的经历:逛超市时,本来只想买一盒酸奶,一路走到买酸奶的地方,经过了生鲜区、副食区、日常生活品区,结果出来时,是一大袋自己两只手都拿不动东西;逛百货时,看到这个买什么送什么,那个买一赠一,还有满399100的活动,本来只想买一双鞋,结果,还买了搭配一身的衣服;网购时,满屏的“周年庆”,“比价月”,“年中大促”等如火如荼的促销信息开始向消费者“狂轰滥炸”,还有“满399元送618元”,“你买我就送”的电商返券优惠,貌似“给力”,但是为了这些优惠的诱惑,不得不买了一些为了凑金额的产品。各种凑单后消费者在持券消费时却不得不面对各种使用限制和新的难题:商品品类限制多,凑单难,优惠券使用期限短等。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都被过多的信息干扰而购买了很多所谓的超级实惠却实际并不需要的或者暂时不需要的东西。隐形中我们被商家的促销广告刺激,如果不能时刻保持为一位“理性者”的角色,那么必然会成为“被消费”群体中的一员。

 

这种违背用户需求甚至有“违规促销”之嫌的模式备受消费者诟病。因为大多消费者表示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惠。可以预见,随着电子商务对人们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从“被消费”回归“自主消费”才是顺应民意,是大势所趋。改变,从手机电子商务开始!手机电子商务让用户自主选择购买产品,不受或极少受干扰信息影响,能更好地掌握自主选择权。通过手机电子商务这个平台,消费者可以享受更实在的便利。手机电子商务让消费者从“被消费”变成“自主消费”

 

未来的移动电子商务是如何运转的?如果极端一点想象,将会有这样的场景出现:常年打折的咖啡馆,它所售咖啡的价格只需要满足成本。当人在咖啡馆逗留时,将无意间接触到许多商品。当精致的咖啡杯激发了购买欲望,于是喝咖啡的人掏出手机,拍下这个咖啡杯,并一键购买了它。

 

电影院正在热映某部大片,而某个家庭决定去观看。他们直接开车驶向电影院,在路上直接用语音查询放映信息——应用根据其所处位置、当前时间和驾驶路线,为其推荐合适的电影院并完成下单,甚至在此之后帮助车辆导航,直接开向电影院,而电影院旁边,又有一个咖啡馆。

 

或许,移动电子商务之所以将会产生“核爆炸”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改变的不仅是电子商务行为,更是整个社会中所有人的生活方式。而移动电子商务的各方势力都要意识到,这是一个体验为王的新时代——消费将越来越不由胁迫产生,而是由用户的消费欲望所产生。用户有了需求之后的信息查询,与商户充分理解个性化用户需求,进而有针对性的推荐商品,将成为最主流的移动电子商务行为。

 

正因为机会的无处不在和潜力的无休无止,这将是一个更自由的市场。永远产生新的机会,并无人可以垄断。

 

移动互联网现在看到的只是苗头,它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接受几轮分分合合的重组,并且APP也不一定就会是移动互联的终点。没准过段日子,穿戴设备又突然高速地杀出来打乱了市场,那也是可能的。总之,我相信两者会和谐,有节奏地成长。哪个都不会忽然消失,会悄悄地,渐渐地,慢慢蜕变成你接受的形态。

 

京东商城相继推出了基于iPhoneiPadAndroid的手机客户端,Symbian系统客户端也在准备当中。在客户端里,京东打通了其后台数据库,让用户可以登陆账号、查询账单,更能用手机完成商品查询并下单。在这些服务之外,利用手机特性,京东更是想了很多办法,不断降低下单门槛,激发用户的消费欲望。

 

与其他很多手机客户端如淘宝、凡客一样,考虑到手机商品展示区域有限,京东首页主要区域只有一个搜索框,配以“疯狂抢购”的3条精选折扣商品。与此同时,手机上还可进行“轻松购”设置,用户只需要将京东账号在手机端绑定,就能完成一键下单,购买行为变成最简单的一个按钮。更为直接的是条形码功能,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任意商品,用客户端拍下条形码,并在京东里自动查询、比价与下单——在客户端描述中,京东非常直接地建议用户,在去苏宁、国美等线下商店时使用这一功能。这不仅利用了手机摄像头特性,在后台还有京东所有商品的条形码库,以及条形码识别系统作为支撑。

 

而招商银行则在手机上展现出银行利用移动电子商务的另一种可能。与京东这种B2C不同,银行的核心优势是高黏度用户与支付,而因为手机的实名特性,银行能用更简单的方法解决传统互联网中复杂的支付问题。用户只需要打电话开通手机银行,就能通过手机访问招行完成支付——支付时的链接是直接用短信方式发过来的。

 

在后台基础服务升级之外,招行更找到了前端的机会。不久之前,招行官方客户端在苹果App Store上线,同时上线的还有一款名为“掌上生活”的应用。这两个产品,前者定位于服务,主要功能是一卡通和信用卡的管理,以及理财服务,只有少量的商户搜索和优惠信息;后者则可看作招行用客户优势所汇聚的商户平台,不仅有自己的手机商城,而且还将手机充值、买电影票这种容易在手机上进行消费的行为放到了突出位置。除此之外,招行还将其信用卡折扣商家与手机GPS整合——用户在“周边查询”中,能随时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信息,找到周边的招行网点,以及持招行信用卡可以优惠的餐饮娱乐地点。在这些地点的信息中,可以直接点击电话号码进行呼叫,进行查询或预订。

 

手机上实际还有很多基础问题需要解决。与传统PC不同,移动端的线上环境更加复杂,各种手机硬件、网络、操作平台都是割裂的。移动电子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的本质区别,在于更关注人本身的消费体验。但除了有外在整体体验外,用户所处场景和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所持有的对产品的心理期望都相当复杂。你在便利店和在沃尔玛的消费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你在上班时间想买的东西与周末想买的显然也大为不同。

 

不管是支付还是二维码,它们所惠及的远不止某一两家企业,而可以视为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基础。只要手机能更方便地识别商品、更方便地完成支付,在原本带宽和智能手机的基础之上,它将进一步拓宽移动电子商务整个市场的“河道”。

 

更多基础技术的研究还在进行。比如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这些技术的不断诞生,将会让手机具备更大的可能性,也让移动电子商务能与现实社会更加贴近,并获取更大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