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葫芦丝校本课程教学实施纲要

(2015-09-16 19:00:18)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一、教材性质与目标

 (一)性质

葫芦丝校本教材均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实践性为一体,对发展学生艺术才能,提高艺术素养,适应小学生特长、学校特色发展需要,培养学生树立热爱民族器乐的感情,促进民族器乐的普及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标

 1.了解这两种乐器的发展简史和有关该乐器的基本知识,赏析具有代表性

的作品,培养学生对该乐器的学习兴趣。

 2.掌握这两种乐器演奏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技巧。

 3.能够流畅地演奏与学生技术水平相当的曲目,较准确地把握和表现乐曲

的风格和情感。

4.师生基本具备理解、分析、鉴赏这两种乐器音乐作品及其演奏风格特点

的能力。

5.进行齐奏、合奏、伴奏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内心听觉

和艺术表现能力。

 6.教师掌握这两种乐器的基本教学方法,能胜任器乐教学及课外音乐活动

中该乐器演奏的教学辅导工作。

 7.培养师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教材内容与教学

 (一)内容

1.两个教材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

 1)选择思想性强、艺术性高,与学生演奏水平相适应、具有训练价值的

乐曲为教材。

 2)关注民族器乐发展的前沿动向,不断引进学科新成果,注意选用有代

表性的作品来充实教材。

 3)重视选择富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通俗易奏、风格浓郁的代表性乐

曲为教学内容。

4)面向基础教育,联系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际,强调课程内容选编的

针对性,精选在音乐教学和社会音乐活动中应用价值较高的音乐作品为教学曲

目。 

2.基本内容葫芦丝。

 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1)基础理论与知识

包括乐器概述、发展简史、乐器构造、发声原理与演奏方法,乐器定调、乐

器维修与保养,教学理论与方法、演奏欣赏、作品的演奏风格等。

2)基本技能与方法

.葫芦丝

 a.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及正确的呼吸方法

 b.掌握正确的吹奏口形以及风门、口劲、口风的运用

 c.掌握正确的运气方法

d.掌握常用指法与调

 e.掌握常用演奏技巧及乐曲的演奏方法

 3)艺术表现与审美

 a.了解所选乐器的演奏及其音乐审美与鉴赏的基本知识

b.具有理解和分析乐曲的初步能力,能较完整地表达乐曲的情感和意境

c.具有对所选乐器的演奏形式、

作品体裁、

代表性作品及其演奏风格特点的

鉴赏能力

 4)教学实践

 a.掌握小学课外器乐活动的基本教学方式和方法

b.了解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特点及与之相适应的该乐器的训练方法

5)教学曲目

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由任课教师、

学生先使用用教材中

的曲目进行教学和练习。

(二)教材教学

1.任课教师以本教材纲要为依据,根据不同乐器种类和学生实际,分别为

不同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包括:目的要求,应完成的音阶、练习曲、

乐曲的数量和具体曲目,周进度和阶段进度,艺术实践,教学实践等。

2.演奏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要循序渐进,曲目的选择要注意难度适中,应与

学生的演奏水平相适应。

 3.加强对乐器发展史的介绍和器乐作品的赏析,注意提高学生的视唱、视

奏、即兴演奏、音乐表现等能力,提高对乐器演奏及器乐作品的审美能力。

 4.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教学法启迪,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该乐器的

教学。

 5.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教师讲评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相互观摩、交流,

使学生演奏技能的练习与教学方法的思维相互交融。

可适当进行课外辅导、

讲座,

介绍学生阅读有关乐器的理论、

技术书籍,

欣赏有关音响资料,

观摩中国乐器演

奏的音乐会。

6.尊重学生的特长和基础,在教学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教材实施与评价

(一)学时

教材各总学时为

20学时。全部学程为1学年,每周各1课时(大约60分钟)。

 (二)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专业素质,

一般应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本专

业硕士以上学位。

 2.教学设备

 1)配备较规范的授课琴房和相应设备(包括镜子、谱架、相关乐器等)。

2)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配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图书、期刊(含纸质和电子等);

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

4)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师生乐队,为学生的演奏实践提供平台。

(三)评价

1.评价标准主要看学生的演奏方法是否基本正确和规范,在音高、节奏、节拍、音色、力度以及音乐表现力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准。可在学生之间进行互教考核,检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指平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关注和考察记录;包括学生出勤率、问题的解决方式、课内课外作业完成情况等,为学生的平时成绩。终结性评价指学期考试、学年考试等,为学生的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

  3.教师与学生的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

 4.每学期组织学生成果汇报和相互观摩活动1-2次(包括录音、录像),并纳入考核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