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公元954—1001年)字元之,巨野(今山东县)人。出身农家。北宋太宗朝进士。做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草拟诏令的官吏)。在朝廷里敢说话,多次受到贬谪。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来反对绮靡文风的诗词家。著有《小畜集》等书。
潘
阆(?—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河北县)人。北宋太宗朝,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博士(相当国立大学教官)。后以“狂妄”的罪名被斥,隐姓埋名漂泊多年,以卖药为生。真宗朝,受到赦免,做过滁州(今安徽滁县)参军(州府里分科办事的官吏)。他能诗词,今传《逍遥词》(只存《酒泉子十首》)。
寇
准(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人。进士出身。北宋真宗朝官至宰相。曾力劝真宗亲征,阻止契丹(辽国)入寇,对国势起了稳定作用。他在朝廷里是一个比较正直的大臣。后受到贬谪。著有《巴东集》。他能诗,不是词家,但他的《江南春》小词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林
逋(公元967—1028年)字君复,钱塘(今杭州市)人。他一生不做官,长期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后人称他为“和靖先生”(死后皇帝赐的谥号)。以诗著称,如《山园小梅》诗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名句,流传千古。词流传很少,《长相思》(吴山青)是其名著。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先世邠(今陕西县)人,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吴中区)。进士出身。北宋仁宗朝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他在陕西守卫边塞多年。词作不多,他的边塞词《渔家傲》写自己悲凉的怀抱,突破了词限于男女与风月的界限。今传《范文正公诗余》(只有五首)。他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御街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晏
殊(公元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少年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北宋仁宗朝官至宰相。他引用了一批贤能的人,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都出自他的门下。后人称他为晏元献(死后皇帝赐的谥号)。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今传《珠玉词》。
晏殊词的可取之处是工于造语。例如他写下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经过苦心的刻画而又不显得斧凿痕。在写景方面具有这种特色的作品比较多,他的《踏莎行》(“小径红稀,芳郊绿遍”)、《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都是令人喜欢的名句。
张
先(公元990—1078年)字子野,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北宋仁宗朝进士。做过都官郎中(刑部所属曹司的主管官)。晚年往来于杭州、吴兴间,过着优游的生活。有《安路词》,又名《张子野词》。他的词在文学史上起了一定地作用,他喜欢雕琢字句,喜欢一种朦胧的美,以善于用“影”字著名,时称“张三影”。如他的《青门引》(“隔墙送过秋千影”)、《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木兰花》(“无数杨花过无影”)等,都是独具匠心,别有风味。
宋
祁(公元998—1061年)字子京,安陆(今湖北县)人。北宋仁宗朝进士。做过翰林学士(为皇帝草拟诏令的官吏)。他的《玉楼春》词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一个“闹”字把春天点染得极为绚丽生动。时人称其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北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他是北宋提倡古文的著名散文家。他的诗和词声誉很高。词风接近晏殊。他的《采桑子》咏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的组词,风情并茂,令人喜欢。有《六一词》,又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传世。
柳
永(生卒年不详),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仁宗朝进士,做过屯田员外郎(工部屯田司的助理官),世称“柳屯田”。他对于功名本来很热心,但在仕途上的遭遇是坎坷不平的。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词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他的词为一生精力所在,词,由小令开始慢词(长调)由柳永开始。有《乐章集》传世。
他善于写别情,善于捕捉冷落的秋景来点染离情别意。被称为代表作的《雨霖铃》里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及《八声甘州》里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都是以写秋天的景色而成为千古名句。此外,他的《望海潮》词在当时很负盛名。描写了杭州和西湖的清景和繁荣景象以及钱塘江的壮观。词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名句,令人神往。他的《蝶恋花》词中的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富于感情和哲理。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儿子。他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只做过卑微的小官(监颖昌许田镇)。他的词和其父晏殊齐名,号称“二晏”。著有《补亡》一编,即后世所传的《小山词》。他是一位没落的公子王孙,不同于晏殊的显达,因此他们的词也有很明显的区别。晏殊虽然写愁情,只是属于春花秋月的闲愁。在这点上,晏几道便有不同,他抒发自己生活上真正的哀愁,有一种出于不能自已的真情实感。他很有文采,善于描绘情感,如他的《鹧鸪天》全词是: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首词工丽辞语受到人们的称赞。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神宗朝宰相。文学上主要成就在诗文方面。词作不多,但其特点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这是高出晏、欧诸人的地方。有《临川先生歌曲》传世。他的《桂枝香》有句:“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这是金陵怀古词,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腐朽生活。词的质量是很高的。
苏
轼(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二十二岁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北宋真宗朝,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为杭州等处地方官。复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执掌地方军事的助理官)。哲宗朝,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为皇帝草拟诏令的官吏)。新党再度执政后,又贬谪惠州(今广东惠阳),并以六十三岁的高龄远徙琼州(今海南岛)。赦还的次年,死于常州。他是一个全能作家,诗、词、文章造诣都很高。他的词今传《东坡乐府》三百多首。他对于词的发展上的贡献超越了所有的前人。
他以诗为词,扩展词的内容到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达到“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而不是以协乐为主。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在他的词里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古战场的景色;有“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水龙吟》)的壮丽图画;有“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满庭芳》的惊险镜头;);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的高渺景象;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念奴娇》)的英雄人物,等等。词的豪放派是从他起始的。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进士出身做过秘书省校书郎(校对书籍的官吏),晚年两次受到贬谪,他的诗成为江西派的开山大师。词和秦观齐名。他的词别有风味,如《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虞美人·宣州见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秦
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进士出身。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做过太学博士(国立大学的教官),兼国史院编修官。在政治上多次受到打击,贬谪到边远地区,死于放还的道路中。他长于诗文,词作更佳。有《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他的词基本上倾向于柳永,风格语言亦复如此。秦词的特征是善于刻划,文字精密。如“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满庭芳》);“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望海潮》);“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郴州旅舍》);等等,都是文情并茂的佳句。
晁补之(公元1053—1110年)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神宗朝进士。做过著作佐郎(掌管史料和撰述的官吏)和地方官。后来受到贬谪,归家隐居。他的词作特点不作绮艳语。有《琴趣外篇》传世。他的《鹧鸪天》词富有哲理:“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王
观(生卒年不详)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北宋哲宗朝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因作词得罪而受贬谪,自号逐客有《冠柳集》传世。他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别有风味:“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贺
铸(公元1052—1125年)字方回,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卫州(今河南汲县)北宋哲宗朝地方官通判(州府行政长官的助理)。晚年退居苏州,自号庆湖遗老。他的词丰富多采,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他的《青玉案》中的后三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梅雨时节幽居生活里的闲愁,以景色来说明愁情的比喻。因之,人称其为“贺梅子”。
周邦彦(公元1056—1121年)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神宗朝,献《汴都赋》,得到皇帝的赏识,擢为太学正(大学里管训导的官)。徽宗皇帝提举大晟府(管理乐府的官吏)。他精通音乐,能自度曲,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精密的工作。他的词今传《片玉集》
周邦彦是北宋末年的大词家,词誉极高,对后世词坛有巨大影响。
李清照(公元1084年—?)女,号易安居士,出生于济南。金兵入侵,北宋皇帝徽宗、钦宗相继被虏,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随之南渡。在颠沛流离中,珍藏的金石书画丧失殆尽。南渡不久,丈夫病死。若干年后,在愁苦中死去。她是一流女词人。有《漱玉词》传世。
以大变乱划界,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限于闺情一类。如《一剪梅》、《醉花阴》、《凤凰台上忆吹箫》都是脍炙一时之作。到了后期,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这种愁苦之间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感情,同时也是南渡人士辞乡别土、国亡家破的共同哀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她的名作名句很多,诸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等等。
陈与义(公元1090—1139年)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北宋徽宗朝进士。南渡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以诗著名,有《简斋集,附《无住词》18首。他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末两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是脍炙人口的好句子,以至于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最后两句改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张元干(公元1091—约1170年)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南渡后,秦桧当国,他不愿和奸佞同朝,弃官而去。后因作词送胡铨被除名。有《芦川词》传世。其《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全词是: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他的作品最杰出的仍然是以悲愤为主的一类的主题。是南宋杰出的词人。
吕本中(公元1084—1145年)字居仁,号紫薇,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南宋高宗朝,做过中书舍人(审阅公事、草拟有关诏令的官吏)。因得罪秦桧,被免职。他的小词俚俗、清新,具有民歌的气味,有《紫薇词》传世。他的《采桑子·别情》富有哲理:“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他的《南歌子·旅思》也写得清新别致:“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朱敦儒(公元1081——1159年)字希真,洛阳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年应朝廷的征召,做过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等职。后因得罪秦桧被罢官。他的词唱出了时代悲凉的声音。晚年在秦桧牢笼之下,做过鸿胪少卿(赞礼官),成为他的政治生活上一大污点。他的词作语言清新晓畅,一扫绮靡的习气,这一特点是应当予以肯定的。如“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君王?”卑视权贵的精神不无可取。他的描写金兵入侵的《相见欢》,别有情味:“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张孝祥(公元1132—1170年)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南宋高宗朝考取进士第一。历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在翰林学士院里值班,为皇帝草拟诏令)。他的词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风格豪放。他的《念奴娇·过洞庭》可以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媲美。全词是: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髪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他的《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写得悠然自得,语多感慨: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制置使(掌管边防军务的长官)、参知政事(副宰相)。他是南宋负盛名的诗人。他的词主要写自己闲适的生活,缺少社会意义。文字精美,音节谐婉。如他的《忆秦娥》:“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虯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杨万里(公元1124—1206年)字廷秀,自号诚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高宗朝进士,做过四朝的官。不肯为权臣韩侂胄写《南园记》,宁愿弃官不做。他是南宋前期著名诗人,他的《小池》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别有风味。他词的风格清新、活泼、自然。
陆
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主张,在仕途上屡受排斥和打击。曾在前线军中担任过职务。他是南宋最杰出的诗人。词作不如诗作那么多。同样贯穿爱国主义精神,有力地反映了作者“气吞残虏”(《谢池春》)的雄心大志和“胡未灭,鬓先秋”(《诉衷情》)的感慨不平。词的表现风格多种多样。今所传《放翁词》(一称《渭南词》)130首。描写他的婚姻的《钗头凤》词,感情真挚,令人惋惜。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当时济南是金兵占领区,他曾参加耿京的抗金军,失败后,南归。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掌管一路军政民政的长官)。南宋当权者疑忌他,落职后长期闲居。晚年又一度启用,不能久于其位。他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著有《稼轩词》(一名《稼轩长短句》),总计600多首。
他继苏轼之后,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成为词坛的主流。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具有深厚的爱国感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杰作颇多。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他的《鹧鸪天·送人》抒发胸臆慷慨悲凉,其下片是:“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因为他长期居住在农村,描写农村风光别有情味。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他的《鹧鸪天·代人赋》:
“陌上柔条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依此表示安于田园生活。
他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豋览”表达壮志难酬抑郁苍凉的心情。流露出对国家前途无限关怀。他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表达了同样的心情。
陈
亮(公元1143—1194年)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他一生没有做官。他作词采取作文的方法,特别着重意与理,不作妖语、媚语,很有文采。如他的《水龙吟·春恨》有句:“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芦花秋千顷水茫茫,秋色满江乡。”写出了秋江月夜的景色。
刘
过(公元1154—1206年)字改之,自号龙州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南宋朝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复中原的方略,不用。流浪于江湖间,以词著名。有《龙州词》传世。
他与辛弃疾为友,他的词属辛派,豪放是他的当行本色。如他的《唐多令·重过武昌》: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这首词在当时被传唱一时。
朱淑真(生卒年不详)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人。据传她由于婚嫁不满,一生都很抑郁。诗词多忧怨之作。有《断肠词》传世。她的《蝶恋花》表达了她的愁绪: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意。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姜
夔(约公元1155—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少年时流寓两湖的汉阳、长沙一带。后来家居浙江吴兴,漫游苏、杭、扬、淮之间,到处依人作客。始终是个布衣。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多种才能,以诗人、词人而兼书法家、音乐家。词的成就最高。今传《白石道人歌曲》。其中17首注明工尺谱,是研究宋词乐谱稀有的宝贵资料。他喜爱风雅,怡情山水,刻意寻诗填词。
他精通音律,注重词法。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特征是:音调谐婉,词句精美,结构完密。他的《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很是出名。其中的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被人传唱。南宋后期形成的以格律为主的宗派,姜夔在其中是首屈一指的。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他的词与高观国齐名。有《梅溪词》传世。其词的特征在于咏物,以描写见长。,写得清新、美丽。但缺乏意境和骨气。如他的《绮罗香·咏春雨》结尾三句“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写“雨”,但通篇找不出一个“雨”字,确没有一句不切题意。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一生没有做官,但以清客身份交游显贵。其词作基本上是重形式格律而忽视内容。特别是他的长调,很多像七宝楼台那么一个美丽的空壳子。词作有不少佳句,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唐多令》)
刘克庄(公元1187—1269年)字潜夫,自号后村,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出身世家,得补官。在仕途上遭遇到很多的波折。做建阳令时,写了一首《落梅》诗。被认为讪谤,免官多年。后来理宗皇帝赏识他“文名久著,史学尤精”,特赐进士出身。在朝廷里前后四次做官时间都不长。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他的词有《后村长短句》(又名《后村别调》)传世。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独树一帜的重要词人。关怀国家的命运和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是他的词的主要内容。他的《贺新郎·九日》“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抒发了怀念中原故国和自伤老大的凄凉情绪。
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南宋理宗朝进士。官至丞相、信国公。南宋末年元兵南侵,他英勇抗战。被俘后敌人百端劝降,不屈而死,大义凛然。他的词今传《文山乐府》。他晚年的作品不论文章、诗词都是用血泪抒写的,辞情哀苦,而意气激昂。他的《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声云灭。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髪。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这首词是文天祥被俘的次年,元兵把他押到北方去,经过金陵所作。《历代诗余·词话》引陈子龙赞美这首词的话说:“气冲牛斗,无一毫萎靡之色。”这种豪迈风格,在宋末词坛中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蒋
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宋恭帝朝进士。南宋灭亡,隐居竹山不仕。学者称他竹山先生。有《竹山词》传世。他的品格向来获得一致的好评。对于他的词则意见分歧。肯定他的如《四库全书提要》说:“(蒋)捷词炼字精深,音词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法度)。”刘熙载甚至称为“长短句之长城。”否定他的如焯,则把蒋捷列于南宋词人的末位,说:“竹山虽不论可也”。这些词话家对于《竹山词》之所以没有共同语言,主要由于着重点和看法不同。前者只抓字句细节;后者是以姜夔、王沂孙为宗而形成的观点来衡量蒋捷,从而抹煞了他的词的特征。他的词里有不少名句,诸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
他的《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概括了作者少年的浪漫生活、中年的漂泊生活,以及亡国以后晚年悲苦凄凉的生活。
周
密(公元1232—1308年?)字公瑾,号草窗,又号萧斋,又号弁阳啸翁,祖籍济南,后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平生以漫游吟咏为乐。南宋理宗淳祐年间做过义乌令,南宋灭亡,隐居不仕,自号泗水潜夫。他的词集有《蘋州渔笛谱》,又名《草窗词》。他的词格律严谨,字句精美,但立意不高。
张
炎(公元1248—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先世凤翔人。后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出身世家,是一个贵公子。南宋灭亡后,资产丧失,流落不偶。他的词作多是抒发个人的身世之感。如“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月下笛》);“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