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1—4单元实验操作
(2015-06-23 21:18:09)
标签:
星座实验实验操作铁钉月球 |
分类: 科学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1—4单元实验操作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实验操作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池塘水、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实验过程:1、制作装片
1)
2)
3)
4)
5)
2、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清楚的物体影像。
3.辨别是否是生物。
实验结论:水中有微生物。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实验操作一:白糖的加热实验
实验材料:汤匙、蜡烛、火柴、糖
实验过程:
1、取一小匙白糖用蜡烛加热。
2、白色固体颗粒白糖先化成液体白糖。
3、继续加热颜色逐渐加深,直至炭化,闻到焦味,甚至燃烧。
实验结论:白糖加热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然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操作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
实验材料:小苏打、白蜡、玻璃杯、小勺、木条、火柴、蜡烛
实验过程:(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
(2)、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壁外壁,感觉( 有点凉 )。
(3)、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看到( 火焰熄灭)。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会看到(蜡烛的火焰熄灭),说明产生的气体可以( 灭火 )。
(4)、杯中的液体是( 醋酸钠 )。
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实验操作三:
研究的问题: 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实验现象:铁钉在空盘子中有点生锈,在油盘子中没有变化,在水盘子中锈更多。
实验结论: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原因分析:空气中有水分,水中也有空气,铁钉在空盘子和水盘子中都生锈了,所以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实验材料:硫酸铜、铁钉、镊子
(1)、一杯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看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附着 )。
(2)、过一会儿,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 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会逐渐变浅,最后溶液逐渐变成红褐色)。
实验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第三单元 宇 宙
实验操作一:模拟月相变化实验
实验材料:几名学生,皮球,圆纸片
(1)、在教室墙面上贴上(太阳 ),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
(2)、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 ),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 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
(3)、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照亮 )。当月球绕大圆转动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
实验结论: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实验操作二:模拟日食形成实验
实验材料:手电筒,玻璃球,乒乓球
(1)、用手电筒代表(太阳 ),用玻璃球代表( 月球 ),乒乓球代表( 地球 )。
(2)、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 )。
(3)、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与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
实验结论:日食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实验操作三:建立星座模型
实验材料:全天星空图、投影仪。纸板、细线、橡皮泥、剪刀等。
实验过程:
1.按要求在纸上打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挂在细线的下端。
2.纸板上的孔位和线长短,实际上是根据北斗七星与地球的实际距离、七颗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的。
3.只有当光从模型的一个侧面照射时,学生才会看到橡皮泥的影子构成了一个勺子形。
实验结论: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第四单元 环境与我们
实验操作一:垃圾填埋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淘洗干净的细石子、清水、浸过墨水的纸巾、广口瓶、镊子
实验过程:
1、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
2、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
3、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
4、慢慢往上面喷水;
5、观察瓶子底部水的颜色和清澈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瓶子底部原本清澈的水染了墨水的颜色
实验结论:填埋垃圾会污染地下水
实验启示:应该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