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2014-02-15 17:02:19)分类: 1、计划总结 |
一、本班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7、8班的数学课,两个班各有59位学生,共118位学生。经过半年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了很大进步。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业习惯、课堂听课习惯都基本养成,从上学期期末情况,学生的数学成绩都不错,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努力,争取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本册教材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解决问题和方法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⑤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2、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分数计算及应用。
5、掌握众数并学会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1、分数意义的理解。
2、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在什么情况下化成分数计算比较方便,在什么情况下要化成小数计算的一般规律。
六、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重教材新知识的联系,逐步使学生由具体向抽象思维发展。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抓重点,难点向40分钟要质量。
3、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材施教,讲究科学性、代表性,使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精讲精炼。
5、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去学和怎样去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数学课要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愿意学,渴望学。
7、精心设计,布置课外作业,要讲究目的性,科学性,代表性,趣味性,突出重点,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又布置就必须检查。批改符号要正确,认真,规范。
8、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个性发展,采以优带差的一帮一活动。
七、课时安排:
五年级数学
序号 |
周
|
教学内容 |
课时数 |
备注 |
|
|
|||||
1 |
第一周(2.17-2.21)五天 |
检查并指导寒假作业
P2-11 |
5 |
|
|
2 |
第二周(2.24-2.28)五天 |
P12-18因数和倍数
|
5 |
|
|
3 |
第三周(3.3-3.7) |
P19-26
|
5 |
|
|
4 |
第四周(3.10-3.14) |
P27-35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
5 |
|
|
5 |
第五周(3.17-3.21)五天 |
P36-45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5 |
|
|
6 |
第六周(3.24—3.28)五天。 |
P46-59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练习 |
5 |
|
|
7 |
第七周(3.31—4.4)五天 |
P60-68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 |
5 |
|
|
8 |
第八周(4.8-4.11)四天 |
P69-78 真分数与假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
4 |
|
|
9 |
第九周(4.14—4.18)五天 |
P79-83 最大公因数及练习 |
5 |
|
|
10 |
第十周(4.21—4.25)五天。 |
P84-92 约分及练习 |
5 |
|
|
11 |
第十一周(4.28—4.30) |
P93-96 通分及练习 |
3 |
|
|
12 |
第十二周(5.4—5.9)六天 |
P97-103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及练习 |
6 |
|
|
13 |
第十三周(5.12—5.16)五天 |
P104-11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练习 |
5 |
|
|
14 |
第十四周(5.19—5.23)五天 |
P112-12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
5 |
|
|
15 |
第十五周(5.26—5.30)五天 |
P122-133 统计 |
5 |
|
|
16 |
十六周(6.2—6.6)五天 |
P134-137 数学广角 |
5 |
|
|
17 |
第十七周(6.9—6.13)五天 |
P138-144 总复习 |
5 |
|
|
18 |
第十八周(6.23—6.27)五天 |
复习 |
5 |
|
|
19 |
第十九周(6.30—7.4)五天 |
复习并安排考试 |
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