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比例的意义案例分析

(2015-05-04 16:31:47)
标签:

育儿

分类: 6、课题研究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义教材五年制第十册P545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会正确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

2.通过对比、观察、归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两个量。

教具学具准备:

CAI课件、视频展示台、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今天上课前啊,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愿意吗?嘘,别急,先听 张老师说游戏规则,这个游戏叫:石头、剪刀、布(课件出示游戏图)。待会儿两名同学为一组,一边进行游戏,一边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自己赢的次数,听明白了吗?做好准备,游戏时间30秒,预备──开始!(配乐)学生开始游戏,教师下位巡视。

好,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赢了几次?我来了解一下,有赢2次的吗?3次的呢?有赢__次的吗?

请同学们注意,赢1次我们就记5分(课件)

下面请大家算一算你可以得多少分?谁愿意说?(随机在电脑上打入数据)

 

 

赢的次数

 

 

 

 

 

 

 

 

得分

 

 

 

 

 

 

 

 

 

 

 

学生没说的次数,教师以提问的形式问:如果赢了X次呢?如果得了X分那么赢了几次?)

同学们,你们看,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回答)

噢,看来游戏当中还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哦。

(评:正比例意义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掌握,教师运用游戏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及时进入状态,手脑并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构建表格  教学例1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表中有哪两个量?

引导:赢的次数是1,得分是5,当赢的次数是2时,得分是____

      赢的次数变成6时,得分就成了____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次数扩大多少倍,得分也随着扩大多少倍)

我们再反过来观察:赢的次数是8,得分是40

                  赢的次数是4,得分是____

                  赢的次数是10,得分是____

你又发现了什么呢?(次数缩小多少倍,得分也随着缩小多少倍)

教师小结:也就是说得分随着赢的次数的变化而变化,像这样的两个量我们把它叫做相关联的量。(课件)

你能在这两种量中找到一组对应的数吗?还有吗?

那么谁能说说得分和赢的次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的比吗?比值是多少?

刚才同学在算出比值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课件)

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什么呀?(板书:)

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吗?(板书关系式)

 

 (评: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三、小组合作  学习2

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将信息袋中的信息单分给每一位同学。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4个问题进行分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最默契,讨论得最认真。如果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举手,老师非常乐意帮助你们。(投影信息单)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1.表中有(    )和(    )两种量。

2.在组里说说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

4.比值实际上表示(    ),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小组派代表上台说。(多让几个组说)

大家说得都很好,结合发言,教师板书关系式。

(评:教师运用讨论交流的形式,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缺乏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观察比较  归纳概念

这是咱们刚才分析过的表1和表2,(课件出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吗?(板书:两个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结合发言,教师逐一板书,完成概念。

翻开书,找到这段话,轻声的读一读,把重要的地方勾画下来。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下面老师可要考验一下大家了,根据概念判断一下两表中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两个量。

同桌先说一说,再指名让几个学生说。

如果我们用xy 分别表示这两个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你能用一个更简捷的式子来表示这些关系式吗?(板书,ykxk一定),齐读)

(评:学生独立得出结论,这就是发现,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方法。)

五、联系实际  反馈练习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开展科技节活动,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同学参加了这项活动,其中有一项是电脑技能操作竞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的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李华就是这次活动的一个优胜者。今天,老师把他的打字时间和打字总数情况也带来了(课件出示打字时间和打字总数的统计表),请大家结合这些问题,在组里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议一议,同学们开始吧!

全体反馈,集体订正。

六、自学例三  解决问题

刚才咱们分析的是有具体的量,如果没有给出具体的量呢?现在请大家看屏幕!(出示例3

这应该怎样判断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到书上去找找答案,然后组里说一说,看看书上是按照几个步骤进行的?

反馈自学成果,学生发言,课件出示过程。

谁能连起来再说一说。

(评:重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组织互相讨论,学生从自学和相互讨论中获得知识,这也是一种学习能力。)

七、巩固练习  消化新知

刚才大家学习都很认真,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请大家拿出答题纸完成上面的练习。如果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在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开始练习教师巡视。

 

(评:设计的巩固练习题,目的性十分明确,每一个题目都有各自的作用,而不是随便出几个题,可谓别具匠心。)

八、配乐小结  结束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其实啊,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去发现和探索其中的奥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