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备课(10课时)
(2012-03-05 08:11:0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设计 |
第1课
课题
: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偶像的含义,懂得正确地尊崇自己的偶像。
2、 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寻求理想的偶像。
重点 :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寻求理想的偶像。
课前准备: 收集名人图像
教学过程:
一、 提问导入:
2、 板书课题:一、我的偶像
二、 新课:
1、 出示名人图像,指名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
2、 学生分组讨论:我心目中崇拜的偶像。
3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 教师引导:
(1)将崇拜的浅层发展到深层。
(2)除了崇拜明星外,更要崇拜伟人、英雄以及具有改革、创新的改革家、企业家,学会从他们身上找到理想、人生价值、青春光辉的真实内涵。
崇拜偶像不要只追名,更要追其行。希望同学们在崇拜中激励自己,以实际行动向偶像学习,使自己成为实现自我期待和社会期待的动力。
四、 布置作业:看看身边有哪些值得我们崇拜的人。
第2课
课题二、校园安全搜查线
教学目标
1、 通过校园内的意外受伤事故,了解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2、 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重点 :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课前准备 :分好小组,每组派发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快活地学习、生活。可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安全,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意外受伤的事情。今天老师就让大家一起在校园里,调查一些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二、 新课:
1、 给同学们布置调查时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2、 按各组安排分别到校园的各个地方去展开调查。
4、 老师根据各组汇报的情况进行分、总结。
5、 安排宣传委员进行校园安全宣传。
三、板书设计:
第3课
课题:意外受伤的原因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危险的行为是导致意外受伤的原因
2、 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正确认识导致意外受伤的危险的行为
课前准备:课文图片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学习、活动,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些在我们看起来很普通的活动,却隐藏着极大的危机,威胁着我们的人身安全。
二、 新课:
1、 出示课文插图的投影,
请同学们讨论:(1)这些属于什么行为?(2)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
2、 分组讨论,指名汇报。
3、 同学们在校园内还有哪些不安全的行为呢?
4、 讨论:如果你发现这些行为,你会怎么做呢?你想对这些同学提出什么建议呢?
5、 归纳总结。
三、板书设计:3、意外受伤的原因
课题:《我爱学校》
一、活动背景:
学校是学生熟悉的场所,是他们生活的乐园。学校里有师生辛勤的汗水,有画不尽的色彩,写不完的诗篇,唱不完的歌。我们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我爱学校》中的“美丽校园”和“我为学校添光彩”这一内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学校,把语文、美术、音乐等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把课内外和校内外结合在一起。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和开放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学校,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勤学向上,为校争光。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相片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及应用的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互相合作。
3、知识目标:学生从学校的规模、设施、环境、荣誉等方面多角度地了解我们的学校。
三、活动计划:
活动的计划是围绕“我爱学校”这一课题在校内进行调查。
1、调查时间:二周
2、调查内容:学校的规模、设施、环境、荣誉及办学情况。
3、调查方式:实地观察,实地查找有关资料,自主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4、活动成果形式:学生习作、图画、相片、歌唱,学生谈经历体验,心得体会。
四、活动准备:
1、教师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
2、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收集相关的资料。
3、指导二位学校小记者进行采访。
五、设计意图:
本节课主要抓住课题中的“爱”字,通过学生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学校规模大,环境美,设施全,荣誉多,值得我们爱。在此基础上,升华学生的感情,使学生懂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对学校的爱。最后以歌传情,升华主题。
六、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学校学习生活了三年了,你们爱学校吗?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我爱学校》。大家说说学校的哪些地方值得大家爱呢?
(二)美丽的校园
1、检查调查了解的情况,导入新课
(1)师:老师布置大家去调查了解我们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不知大家完成了没有?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准备向大家介绍学校哪些方面?(各小组汇报,摆出自制台标。板书:规模、设施、环境)。今天学校星星广播站的小记者也来到我们现场,想对大家进行采访,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
(2)小记者:同学们,我们是星星广播小记者,我们想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学校的情况,大家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2、介绍学校规模。
(1)小记者a:大家好,人家总说我们学校规模很大,你们通过调查了解,知道了那些情况?能具体帮我介绍一下吗?
(2)学生自由回答(占地面积大,建筑面积大、学生人数多,班数多,教师人数多)。
(3)小记者b:思佳,通过采访,你有什么感想?小记者a:通过采访,我觉得我们学校的规模可真大啊!(板书:大)
(4)师小结:你们知道吗?我们学校是外砂镇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不仅规模大,而且设施还很齐全呢!
(5)小记者:是吗?那我得继续采访一下设施组的同学。大家好,请问我们学校有哪些主要、重要的设施呢?
3、介绍学校设施。
(1)学生接受采访。(介绍学校有关设施)
(2)小记者a:你们最喜欢学校的哪些场室呢?为什么?
(3)学生讨论回答。
(4)小记者b:我们学校的设施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现代化。
(5)师小结:是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现代化学校,需要现代化的设施,我们学校的场室应该说是非常齐全的。(板书:全)
4、介绍学校环境。
(1)小记者b:思佳,刚才下课的时候,我听到一位听课的老师在夸我们学校的环境美呢!记者a:是吗?那我们去采访一下调查环境的同学吧!通过调查,大家觉得我们学校美不美?(美)你们觉得我们学校哪些地方最美丽?。
(2)学生讨论回答(树美、草绿、花香、喷水池、生物园、花圃……)(板书:美)
(3)小记者:学校环境真美啊!你们能告诉我,我们学校为什么会这么美吗?
(4)学生讨论(学校的领导管理得好,老师辛勤的工作使校园更美;同学们讲卫生,不乱扔纸屑杂物;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每天做好卫生值日;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
(5)小记者a:看来我们学校的美化、净化离不开每个同学维护。记者b:这也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对我们学校的热爱。
5、我爱美丽的校园
(1)师: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也感到校园的美。接下来,让我们和听课的老师一起来参观我们的学校吧!(放映关于学校的模范、设施、环境、荣誉和办学条件的录像)
(2)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录像,大家有什么感想呢?我们学校规模大、设施全、环境美,我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多么幸福啊!是谁为我们创造这么美好的学习环境呢?(华侨、政府、热心人士……)华侨热心家乡的教育事业目的是什么呢?(希望我们……)
(三)我为学校添光彩。
1、小记者a:老师,我们学校条件这么好,成绩一定是很棒吧!(是的。)同学们知道我们学校取得过哪些荣誉吗?(生答略)
2、师:现在请各组的同学把收集到的材料整理一下,等会每一组派代表向小记者介绍。
3、小记者采访(学生介绍学校的荣誉)
4、小记者a:我们学校的荣誉可真多啊!(板书:多)作为蓬中华侨小学的学生,你们会不会感到很自豪呢?那大家喜欢学校、爱学校吗?(板书:爱)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学校的爱呢?
5、学生自由回答(通过照片、歌唱、语言、习作、图画作品等方式来表达对学校的爱)
6、记者a: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大家都在用行动、用学习来表达对学校的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校添光加彩,把我们学校建设得更加美好!
7、师:作为蓬中华侨学校的学生,我们要做到:今天我们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们为荣。学校环境优雅,设备齐全,她既是我们的学园,又是花园、乐园,我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
(四)唱《校园的喜悦》结束全课。
第5课
一、 活动主题的提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即是一个节气又是一个民间日子——→民俗日的由来与传统习俗——清明祭扫的意义、节气的变化——清明节的习俗变化,关注现代人们的认识——→树立文明过清明的观念——→将民族节日的文化延续下去。
二、活动目标的定位
1、知识目标:
1)
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它是我国众多民间众多节日中的一个。
2) 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资料分析,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主动探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世界发现问题和其中的文化,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缅怀先烈的情感,激发爱国主意的思想。
3、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将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认识,规范自己的行动与言行,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民族节日,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奠定基础,增进团队合作。
三、活动的内容:
1、提出问题, 在“清明节的由来与传统习俗”、“清明祭扫的意义、节气的变化”。
2、论证研究问题的合理性;
3、制订调查、研究、总结方案;
4、查找资料:学生调查、研究、比较,搜集有关数据和信息;
5、实践活动:资料搜集、社会调查、整理素材,发现分析问题;
6、交流汇报:交流、讨论分析原因、完成活动总结;
7、进一步实践:制作清明节手抄报;
8、活动延伸:总结完善报告单。
四、涉及学科:
科学、健康教育、语文、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品德与生活
五、教学方法:
谈话交流法、引导法、调查比较法、观察法、生生评价法、展示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重点运用谈话交流法、调查比较法、观察法
六、活动的实施步骤
第1课时:
课题: 认识了解清明节
一 ㈠课前任务:
1、做调查:调查采访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清明时,家中会有哪些做法和习惯;清明节是怎么回事?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观察:这一天来到前后,人们都会做些什么
3、要求:自己真实的调查所得。
4、记录自己调查、观察的结果;(调查要写出时间及具体的事例,可列表呈现)
㈡、引入主题: 春风里的清明节
㈢、互相介绍:
把自己的调查向大家介绍,指导学生学会互相学习。
㈣、提出问题,集体交流。
二 学生交流自己的所知所见,“我所知道的清明节”
1利用交流的时间逐渐调整整理自己调查结果与见闻;
2学生先对自己和大家的结果进行对比,后请学生在汇报中深入思考,人们的行为是否有意义,哪些活动是积极有益的,最后整理写出汇报。
3清明节我们学校的祭扫活动有怎样的意义?你最崇敬的先烈有谁。
4讲一讲你所知的英雄事迹,归纳出要学的精神与品质。
三、
指导学生设计活动进行计划
第2课时:实践活动汇报与延展
一
1、整理沟通个人调查:小组内沟通,调查自己家、亲戚家,观察邻居、市场、街头等地过清明时的种种情况。
2、小组整理要求:将自己小组真实的调查所得,整理起来。
3、比较小组成员调查的结果;(调查要写出具体的金额或累计金额,可列表进行对比)发现共性问题
㈡、引入主题: “今天的清明时节”
㈢、互相介绍:
把自己在清明前后的发现和资料,调查向大家介绍,指导小主学会互相学习,总结汇报的方式。
㈣、小组整理调查结果,练习汇报。
二
1主题明确
2小组成员都有参与
3任务完成好(采访纪实、统计结果)
4有自己小组的思考或认识(针对不良现象,有真确看法)
三
四
五 学生在报告中将自己的想法交流结果总结补充完整。
延伸:请父母参与设想或提出意见 ,使民间节日过得更有意。最后整理写出汇报。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学生
|
评价人 |
评价类别 |
等级 |
备注 |
|
自评 |
是否是自己搜集的资料 |
|
|
|
整理记录 |
|
|
|
|
学生组内、组外互评 |
评价发言情况 |
|
|
|
倾听情况 |
|
|
|
|
教师评价 |
参与情况 |
|
|
|
查找信息 |
|
|
|
|
资料的整理 |
|
|
|
|
制定的计划 |
|
|
|
|
实践情况 |
|
|
|
|
收获与总结 |
|
|
|
|
家长评价 |
查找信息 |
|
|
|
实践情况 |
|
|
课题: 爱护水资源
简介: 我们选择了“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实践中发展对自然的关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激发他们爱护水资源、珍惜每一滴水的决心,从我做起,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
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水的一般性质和水的作用。
2、通过各种有效方法,了解我国水资源情况。
3、就近观察有哪些水浪费和水污染的情况,可搜集有关图片、文字等。
1、先选题------《爱护水资源》
2、设计方案-------了解水的一般性质及作用、了解水资源及我国缺水情况、提出号召“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我先行”
3、小组合作与分工
社会调查组:调查社会上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
水资源组:调查废水,污水对人的危害.
4、各小组定好方案,各就各位进行调查、收集资料等。
5、成果展示:举行“护林水资源”的图画比赛。
6、结题反思延伸拓展。
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类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缺不了水,而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却受到不同程度地污染,水资源荒竭敲响了人类护水、节水的警钟。我们应该从小就让学生了解有关水的知识,激发他们护水、惜水的激情。通过"保护水资源"活动主题的研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养成学生良好的节水,爱水习惯.
教学方法: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上衣一件, 裤一条,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
二、
板书:叠上衣的操作是:
1、
2、
3、
4、
6、
三、
四、
五、
六、
第8课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学习整理书桌的方法。
教学方法:操作法、演示法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
二、
1.
2.
3.
4.
三、
四、
五、
六、
第9课
课题:争做环保小卫士
通过主题活动,使学生懂得爱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录像片段、图片
二、教育活动
活动一:不同场景行为的辨析,让学生明确正确规范的环保行为
(一)辨析一:学校场景
1、播放录像场景一A:
将电池类有害垃圾随意地扔在教室的垃圾桶内
2、让学生说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3、师根据学生回答,播放场景一B:
将电池悄悄捡起,放入专门收集的垃圾箱内(教室中的绿箱子)
(二)辨析二:家庭场景
1、播放录像场景二A:
洗手时将水龙头开得很大,水哗哗地流。
2、请学生说说这段录像中的同学做得对吗?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3、根据学生回答,播放录像场景二B:
洗手时将水龙头轻轻打开,水流中等,将手清洗干净即可
(三)辨析三:社区或公共场所场景
1、师设置情境:
2、请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晓岚,你会怎么做?
3、生交流汇报
4、师小结: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体现在这样的小事中。
活动二:场景观看,让学生将良好的环保行为带入生活
1、学校
(1)出示:平时各种良好环保行为习惯图片、资料
(2)春游:在美丽的湖畔,我们以小队为单位围坐,都准备了垃圾袋,午餐完毕后都能将垃圾集中起来扔到公园的垃圾桶内,草地上仍旧非常干净整洁,说一说,你们在都做了哪些事?
(3)师小结:你们已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带到了校外,非常值得表扬。
2、家庭
3、社区
活动三:讨论,让学生延续并拓宽良好的环保行为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节约各种能源、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举例)
三、游戏
引入游戏,让学生尝试分类投放垃圾
四、总结(全班齐诵:环保儿歌)
美丽校园是我家,是我家。
第10课
课题:制作书签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学会制作书签的方法。
教学方法:操作法、演示法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