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反思

(2013-01-24 08:49:5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随笔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到平均数是利用了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的特征,来反映这一数据的平均水平,很容易受到这组数据极端数据的影响,而中位数不受到一组数据中偏大或偏小的影响。

教材呈现了“掷沙包比赛”的生活情境,这一生活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所以我利用它为例,出示这组组每位同学的跳绳成绩,让学生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从而发现用平均数已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激起学生在认识上的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此时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数来说明“那组同学的水平会更好一些呢?”从而引出“中位数”揭示今天的课题。

自然过渡到探究环节,我出示了例2“跳远比赛”这组数据,先让学生求平均数,再让学生从中找中位数,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的活动中,总结出了找中位数的方法,再通过改变数据的大小,来让学生判断是否影响平均数与中位数,从而由学生观察得出,中位数不受偏大或偏小的影响,而平均数受每一个数据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然后我再往组里插进一位同学,再让学生找中位数,让学生自己尝试找中位数,体验求中位数的方法,学会计算一组数据中数据个数分别是奇数或偶数时中位数的值。

总之,本节课我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真正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在现实素材中,在自主探究中,在讨论交流中,感悟中位数的统计意义,探索中位数的计算方法。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主动发展。然而不足的是:在教学中缺少对学生的评语,在课堂语言上引导不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