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备课

(2012-02-09 20:39:0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与目标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标准》P21),采取的是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248×2”这样乘除在后的类型是第一次出现),并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概括和总结。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块:1.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 有关0的运算。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归纳,主动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顺序。借助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 2、教学难点: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

四、课时安排:共5课时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 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
(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6例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124+24+24÷2 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
(元)         
    =60
(元)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课堂作业本P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270÷30-180÷30 2)(270-180÷30
              =9-6                     =90÷30
                =3
(名)              =3(名)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四)
142+6×12-4      242+6×12-4      

 运算顺序:
    =42+6×8                 =42+72-4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
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  0÷23=0        0
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P14、15、16(练习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56+25-17        24÷8×2

56-25+17        24-8×2

56-(25+17)   (24-8)×2

2、计算下面各题

(15+20)×3          (59+21)×(96÷8)

(124-85)×12÷26     (75+240)÷(20-5)

3、看谁算得快

75+360÷20-5          72-4×6÷3            75+360÷(20-5)

(72-4)×6÷3     (75+360)÷(20-5)     (72-4)×(6÷3)

二、问题解决

1、王老师要批48本作文,已经批了12本,如果每小时批9本,还要几小时?

2、动物园里一头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2天吃72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是熊猫的几倍?

3、水果店运来苹果、梨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梨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几千克?

4、小林身高124厘米,是表妹的2倍,而舅舅身高是表妹的3倍,舅舅身高几厘米?

三、综合提高

P14(5)、P15(8、9、10、11)P16(12、14)

四、小结

四则混合运算有几种类型,它们的计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或不明白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