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bmiddle/9bd55768gc6ca89179e3a&690
刚刚步入大学的新同学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是由外界环境的突然改变引起的。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一般为佼佼者,被老师、学校视作“精英”,有很强的优越感。进入大学后却发现,同学之间的成绩差距较小,自己只是大学中普通一员。许多新生心里很难接受这一事实,从而产生失落感甚至心理失衡。那么大一新生们都要克服哪些心理压力呢?
一、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象某人一样”等。这种追求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敌。自古以来,多少人为自卑而深深苦恼,多少人为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而苦苦寻觅。下面这些途径和方法颇具操作性,有助于人们摆脱自卑,走向自信。
对策: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走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正是这一心理机制的作用,自卑感就成了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动力,成了他们超越自我的“涡轮增压”,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们的自卑感也愈强,寻求补偿的愿望就愈大,成就大业的本钱就愈多。
心理补偿是一种使人转败为胜的机制,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助于人生境界的拓展。但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好高鹜远,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补偿目标;二是不要受赌气情绪的驱使。只有积极的心理补偿,才能激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目标。
二、失落心理:
这种心理的产生与两种因素有关:一是没有录取到理想的学校或专业,退学或转系意念强烈,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和失落感比较严重。二是有的新生将大学生活过分理想化,入学后却发现并非完全如此,导致情绪波动和失落。
对策:新生首先要逐步接受已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接纳自我。毕竟能进入大学的都是强手,强手在一起,应该说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应该从头开始。新生应为成为胜利者的一员而高兴。
三、好担心:
好担心是大多数新生常见的心理状态,是不是觉得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甚至担心自己会考试不及格?担心
未来找不到工作?担心自己和同学处不好关系?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我好担心……
对策:适当的担心很有必要,这将有助于新生保持警觉,为自己既定的目标奋斗,但是过分的担心反而会影响同学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如果出现过分的担心,不妨静下心来,想想最担心的到底是什么,并为之做准备,也可以找心理老师探讨。
跨入大学校门,从此便进入了人生发展的新起点。大学生活无论在生活环境、学习要求、人际关系、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与中学生活有极大差异。新生在认识、评价自我时,应对心目中的大学进行调整,使其回归到现实中,减少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间的冲突而导致的心理落差和失衡。(心世界心理资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