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2012-05-05 21:05:26)
分类: 成长足迹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知道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及主要特点:绝对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土地类型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例低;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后备耕地资源不足,难利用的土地多。

(2)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理解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记住耕地、草地、林地三种最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成因。

(4)知道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

2、智能的培养

(1)初步学会用统计图表的形式,反映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面积在减少的情况下,说明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教学,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通过调查家乡土地资源状况的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思想教育要求

(1)通过土地资源重要性和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教学,增强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构成的特点,我国耕地、林地、及草地等主要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2、难点

(1)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与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的资料,收集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的实例。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三部分:

1、首先从开发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并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安排学生读图,最终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类型构成上的特点。

2、第二部分是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其基础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同时通过联系气候、地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3、教材在第三部分的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教材又提出了解决措施,包括制定法规、“开源节流”和保护建设,尤其介绍了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这是对待土地资源破坏问题的最积极的方法,应该让学生对其有深刻的印象。

五、教法建议

读图分析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分组活动

1、由于初中地理不要求建立“土地资源”的完整概念,所以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图例中所列的土地利用类型都属于土地资源,从而消除学生习惯印象中土地即耕地的错误观念

2、在讲述“土地资源及其分布”时,应充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结构百分比图”,将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结合起来,并联系到农业生产上,以认识其利弊。

(1)农业用地所占比例小且分布不均,农业生产的发展缺少物质基础。

(2)农业用地的人均占有量小。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需要结合前面的资源总特点以及一些数据资料使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因为此,再加上难以利用的土地所占比例大,所以农业生产的发展潜力受到了约束。

(3)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又遭到严重的破坏,人为地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从利用的角度出发来认识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六、课时安排     共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更新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作答,老师作总结并引入新课。

教师:土地资源是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板书:第三节    土地资源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

想一想,土地有那些用途?如果失去了土地,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将会怎样呢?

板书: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体验、所见所闻,谈谈土地的用途及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谈认识,由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土地的用途很广,有的土地可以种植粮食、蔬菜、瓜果,为人类提供食物;有的土地可以栽种树木,为人类提供木材;有的土地可以生长牧草,为人类提供放牧牲畜的场所,提供肉、奶、皮毛畜产品;有的土地还可以用来建房、筑路等等。土地对人类极为重要,失去了土地,人类就没有了食物来源,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就会停止。

教师提问:人类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土地的认识也很深刻。课本上有一段话对“什么是土地?”作了精辟概括,请解释这段话的含义。

学生思考、讨论、谈自己的认识,教师启发、引导,由学生总结。

教师:同学们都讲得很好。我们知道,土地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这正说明土地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土地才有着不同的用途。那么,土地的类型如何划分,又具体分为哪些类型呢?

板书:1.土地资源的类型

课堂活动一:看用途──了解土地

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无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利用课本插图)

引导读图:结合“我国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百分比图”,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土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或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等)。

2、不同的地形分别以什么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会这样?(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

3、我国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耕地和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占了多少?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我们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

板书:(1)耕地、林地、草地(农业用地)

(2)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

教师提问:我们学校附近的土地有哪些利用类型?

学生回答:略

教师:我们知道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那么,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如数量大小、类型多少、比例构成、地区分布等等。

教师板书:2.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这些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下面图表材料。

1992年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统计图)

土地类型

面积
(万平方千米)

世界地位
(第几位)

中国人均
(平方米)

世界人均
(平方米)

土地总面积

960

3

8100

27762

耕地

95.1

4

802

2501

林地

128.6

5

1085

7170

草原

313.3

3

2644

6235

1、课本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

2、课本图3.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比较。

学生阅读后分组,每组重点分析一部分材料,从中归纳出我过土地资源现状的某些方面。由组内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全班评议,由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综合同学们的发言,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圆形统计图3.8可以看出,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既有耕地、林地、可利用的草地、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可利用的土地,也有沙漠、石山、永久积雪的和冰川等难利用的土地;

第二,从统计表可以看出,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第三,从文字材料、图3.7和3.8可以看出,我国各类土地所占例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少(分别只占13.5%、16.6%),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只约为世界人均数的1/3)。

板书 :(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2)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学生完成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由教师总结。

教师提问:从这个表中,你还能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这是受国土面积、地形、气候、土壤等多种条件影响的结果。

2、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小。世界上26个人口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我国的人均耕地居倒数第三位,总量第四,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3。

3、耕地和林地比重小,不易利用的土地面积大。

分组活动:争做“土地专家”。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也可加入到一个小组内参与讨论)。完成教材67页《活动》。

教师总结: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也不尽合理。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和图3 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教师:我们是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学生:读图讨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有何特点?(注意比较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百分比)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可概括为“两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即: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学生:自学“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状况,初步树立土地资源的危机感。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个问题: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土地资源的现状。

课后作业:课余通过自己的观察或询问父母,了解一下你家乡的土地主要有哪些利用类型,构成比例如何,你认为这样的比例构成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1、土地资源的类型

(1)耕地、林地、草地(农业用地)

(2)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

2、土地资源的现状

(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2)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