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走丝加工工艺原理和切割参数名词的介绍
(2014-07-09 09:32:40)
标签:
电火花线切割电加工机床穿孔机补偿量 |
分类: 技术革新 |
宝玛中走丝线切割参数的几个名词解释:
1.脉宽
2.脉间距
3.功放管
4.运丝速度 :运丝筒的转速。
5.跟踪
6.限速
7.高低压
中走丝加工工艺参数的原理(以三刀切割为例)
第一次
⑴脉冲参数:选用高峰值电流,较长脉宽和较小的脉间规准进行大电流切割,以获得较高的切割速度。
⑵电极丝中心轨迹的补偿量:
f = 1/2φd +δ+ △ + S
f=补偿量(mm);
δ=第一次切割时的放电间隙(mm)
φd=电极丝直径(mm);
△=留给第二次切割的加工余量(mm);
S=精修余量(mm);在高峰值电流粗规准切割时,单边放电间隙大约为 0.02mm;
加工余量△则取决于第一次切割后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及机床精度,大约在0.03~0.04mm范围内,而精修余量甚微,一般只有0.003mm。这样,第一次切割的补偿量应在0.05~0.06mm之间,选大了会影响第二次切割的速度,选小了又难于消除第一次切割的痕迹。
⑶走丝速度:采用高速走丝,走丝速度为9-12m/s,达到最大加工效率。
第二次
⑴脉冲参数:选用中等规准,使第二次切割后的粗糙度Ra在1.4~1.7μm之间。
⑵补偿量f:由于第二次切割是精修,此时放电间隙较小,δ不到0.015mm,而第三次切割所需的加工余量甚微,只有几微米,二者加起来约为0.01mm。所以,第二次切割的补偿量f约为1/2d+0.015mm即可。
⑶走丝方式:为了达到精修的目的,通常采用低速走丝方式,走丝速度为3~5m/s,并对跟踪进给速度限止在一定范围内,以消除往返切割条纹,并获得所需的加工尺寸精度。
第三次
⑴脉冲参数:用最小脉宽和最大脉间进行修光,而峰值电流随加工表面质量要求而异。
⑵补偿量f:理论上是电极丝的半径加上0.003mm的放电间隙,实际上精修过程是一种电火花磨削,加工量甚微,不会改变工件的尺寸大小。所以,仅用电极的半径作补偿量也能获得理想效果。
⑶走丝方式:采用更低速走丝限速进给,走丝速度为1-2m/s
加工处理
中走丝线切割多次切割加工中工件余留部位的处理
随着世界范围内模具工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为了增强模具的耐磨性,人们广泛使用各种高强度、高硬度和高韧性的模具材料,这对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极为有利,但它给电火花线切割工件余留部位加工后所带来的技术处理造成不便。来处理工件余留部位的加工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工件余留部位的表面质量和表面精度。特别是在塑料模、精密多工位级进模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能保证得到良好的尺寸精度,直接影响模具的装配精度、零件的精度以及模具的使用寿命等。由于加工工件精度要求高,因此在加工过程中若有一点疏忽,就会造成工件报废,同时也会给模具的制造成本和加工周期带来负面影响。对于高硬度、高精度和高复杂度、且加工表面为非平面的小工件来说,采用多次切割加工的方法处理工件余留部位的切割任务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