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校长职级答辩
(2017-12-13 22:29:49)分类: 教研日志 |
今天,被区教育局抽调去外地做评委,为当地38名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答辩作评。当评委的次数不少:教师讲课、师生经典诵读、学生演讲比赛等等,可为校长作评,还是第一次。说实在的,活动开始前,自己是忐忑的:到底怎么评?能评好吗?可随着活动的推进,自己能越来越准确地把握了。
下午1:00答辩开始,每人7分钟时间,从读题、审题到答辩结束。题目就一个:《现代学校制度对课程实施有新要求,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谈谈你是怎么认识的?如何组织实施?》。聆听着校长们的答辩,换位思考着自己,感悟还是颇多的:
首先,38位校长中,真有那么五六位校长思维条理,见地独到,对问题的把握全面到位,课程实施有策略有方法有成效,学校课程建设做出了品牌,可谓教育家领导,领导中的教育家,非常值得学习。
其次,大多数校长抓住如何组织实施,谈了自己学校的实践,且比较有特色,确实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实施教师培养培训,提升教师课程研发与实施能力,应该说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可以看到,当地的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还是很有成效的。
但是,从他们的答辩中,也看到了许多的应该吸取的教训:
首先,表现紧张。作为一校之长,大多领导着几千师生,可进入答辩室,表现得手哆嗦、音发颤、思路不清、病句不断、无言以对等,感觉真不应该。尤其是个别的书记参加答辩,不了解学校是如何落实三级课程的,更是不合适。
其次,偷换题目答非所问。好多校长看完题目答辩开始,即偷换题目,把课程实施换成教育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校长的领导力等来作答,还有的校长作答中把目标当成实施策略,三级课程弄不清楚,课程分类不清——如把校本课程为分为“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德育课程、学科管理课程”等。
然后,把握题目不全面。大多数校长答辩时,要么只谈现代学校制度,要么只谈课程实施,三个层面只谈了一个,还有好几位校长直接一两句话即结束答辩。这其中,还有不少校长对课程建设把握不准,连三级课程也不清楚。
总之,这一活动中各位校长的表现可圈可点。反思自己:若是自己来回答这一问题,最起码对三级课程、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还是很有理论与实践的,对问题的认识也是比较到位的。如果是自己与他们一起答辩——就自己的评判标准,应该也是前列的。同时也明白:如此的环境,必须要认真对待,全力投入思考,全面把握问题,条理清楚、铿锵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现最好的自己。当然,与时俱进地学习是最重要的。
感谢这次的评审机会,其实更多的是给了自己绝佳的学习机会与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