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亦庄实小的“全课程”

(2016-03-13 20:02:24)
分类: 教育随笔


201391日,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正式开学。《北京晨报》称,这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其神奇之处在于他们实施了“全课程”变革。

一.        他们眼中的亦小“全课程”

对于全课程,他们的界定:全课程以培养“全人”为目标,全人即完整的人,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的人。亦庄小学的全课程最明显的三个特点:

1、          主题性:基于学科融合的全课程、始业课程

全课程具有探究性、全科性特点。亦庄小学实践全课程的方式:首先确立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通过调查、走访、搜集资料等方式收集与主题有关的文字图片信息,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各学科阶段性评价,实践学生的研究心得,得出研究结论。多学科知识的汇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让全课程彰显着独特的魅力。

始业课程是学生正式开始学校学习生活之前的课程:拼音的学习被后推,学科的概念被淡化了,不再是枯燥的拼音学习、机械的生字抄写,而是设计了一个个主题鲜明、饶有趣味的单元,整合现有各个学科,不着痕迹地开启孩子们的小学生活,包括绘本、故事、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游戏等,每月一个大主题,每周一个小主题,一年级教材充溢着游戏精神和探究意识,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学科融合、游戏精神是始业课程的特点。希望通过始业课程,让孩子热爱学校、热爱学习,营造有安全感和信任度的学校生活环境。以主题做引领,打破学科壁垒,将学科知识能力目标隐含其中,突出儿童丰富的生活。

全课程高度强调课程的自主性和独创性特点。全课程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课程,是经得起检验的课程,是孩子们能力全面发展的课程。

2、全面性:“全课程”以培养“全人”为目标,覆盖全部的学生生活,涉及全部学科,全员参与,强调“三全”的学习方式,培养“全科教师”,全面性、自主性、趣味性是“全课程”的特有魅力。曹君校长认为全课程的研发和实践离不开先进的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项目管理。全课程施行包班制,实行包班制,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老师全面了解学生,认识到学生的长处,灵活地安排学生游戏有趣的生活。两个教师包一个班,在家一样温馨的教室里,两位老师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教授全部学科,全方位地关怀和呵护孩子。这样,两位老师“不仅仅是在教孩子知识,更是在陪着孩子度过一天的快乐!”

3、创造性:学校“三表”和戏剧课程的最终目标

   数学老师张宏伟从学校的“三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学校总表谈起,介绍了亦庄小学的作息时间表突破统一规定,更加灵活自由的特点;班级课表统一时段与自由安排相结合的特色;学校总表没有教学形式。他强调亦庄小学采用“包班教学”,目的是通过游戏化、活动化、故事化、戏剧化来变革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

他们认为,应该构建校园电影分级体系,让孩子们看最适合的电影。学校每周开设两节戏剧课程,不单纯以表演戏剧为目的,而是以游戏的方式模拟人生,是打通学科界限的综合艺术课程。强调戏剧课程对于培养儿童的多项智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戏剧课程的开设也是未来小学教育的大势所趋。

借用同行的评价:全课程的教师应该更能真诚地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对未知的探索,即便探索的过程是低效而曲折的,探索的结果是稚拙而微小的。全课程的教师更应该从强调集体和纪律转向关注自由和个性,在儿童与“应试教育”大环境的拔河中,为孩子多争取一点自由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包班教师、全课程及亦庄实验小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应试教育的抗争,就是对理想教育的一次践行。

      .我认识的亦小“全课程”

“全课程”不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的简单叠加,全课程的教师,也不是各学科教师的简单叠加。

1.全课程的课表。在亦小,“全课程”实施是从2013年新升一年级开始的,至今已经实施到三年级,四至六年级没有实施全课程。全课程教材由他们学校的课程研发团队(总部在上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近30人组成)自主研发,三年级课表中的课程安排如下:主题课程16节,英语2节,戏剧1节,科学1节,音乐1节,体育3节,美术1节。

2.全课程的教室。全课程教室超大,分为两大区域:学习区分组排放学生的学习桌凳,休闲区是地毯沙发;四周大多是书架,书架上满是课外书,书目繁多;每间教室前中后靠墙三个位置分别摆放三张教师用办公桌,本教室包班老师的就在此办公。教室的布置各不相同,彰显着包班老师的风格。

3.全课程的课堂实施。全课程的实施方式是“主题”式的。冬至这一天,按课程表听取他们三年级一个班的5节课:

第一节:晨诵,上了顾城的一首诗。20分钟的课,在学习一首首中,展示了本班对于顾城诗的全面深入学习,从而明白,顾城诗是他们班晨诵的一个主题。

第二节:整本书阅读交流课,上的是《青鸟》,40分钟。课上交流中,老师适时展示了学生们的读书笔记、手抄报、感悟、绘画、续写……学生们读得很深入,见解非凡。期间,顾城诗也曾几次出现,更加深刻地传达出“顾城诗”是他们班学习的一个主题。

第三节:戏剧,由学校的两位戏剧老师执教。排练的剧本是《青鸟》。私下跟戏剧老师了解,得知剧本的编写出自他们,之所以选编这个剧本,取决于这个班这个学期的共读书目。那两位老师戏剧表演功夫高超,乐、舞配合,神情动作到位,学生全部深度投入。

第四节:农历的天空下《冬至》。这节课上了解了冬至的知识、习俗,背诵四首相关的诗,学习了歌曲《龙文》的演唱与葫芦丝演奏。这应该是冬至主题课程。课很享受,但真的分不清到底是哪一科。

第五节:包饺子。学生分六个组,每组来12位家长,饺子的面、馅全部是家长带的,但包、煮、吃这节课进行。这是综合实践课,也是冬至主题课。

五节课中,感受到了主题课程的魅力,也见证了孩子们的幸福。感悟至深的一点:一开始进入这个班,感觉孩子挺土气(这里的孩子多是打工子弟),可随着课的推进,尤其是戏剧课上,孩子们个个那么投入,个个那么惹人喜欢。

全课程是亦小的——他们每班只有30个孩子,他们的老师中,有十几位全国知名的特级老师,年轻老师都是研究生毕业,博士也有好几位;他们研发课程,由他们的专家团队实施。去十一分校时,得知他们小学部也在实施全课程,他们的教材,直接搬用亦小的;他们的教室,也如亦小一般大,班额也在30人左右。

.他山之石,何以攻玉

在学习中惊喜地发现,他们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我们很相似:扁平化管理,以级部为单位,级部主任直接接受校长的管理。

关于借鉴:

1.全课程的教材,我们可以部分借鉴,而不可全用:有的主题,我们可以直接拿来上,而很多时候,我们上不了。其他的,我们借鉴不了,也没有必要借鉴。

2.亦小教师的科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