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16-02-22 20:19:56)| 分类: 教学计划总结 |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受识字少的限制,上课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经常走神。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传统文化》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脍炙人口的儿歌,使他们喜欢统文化。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16个单元。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教材基本呈现形式:古诗文诵读以及解析,日积月累,故事链接,拓展活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40首(篇或段),能大体了解其意思。
2.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能结合教材插图理解诗文大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3.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感情。
4.初步了解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形式,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
5.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名人、名胜古迹等,能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尝试参加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6.逐步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7.了解传统文明礼仪方面的常识,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
8.能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初步具有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五、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法学法: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附、教学进度
上学期
|
周次 |
第一课时 |
|
1~2周 |
《声律启蒙》 (节选一) |
|
3周 |
《声律启蒙》 (节选二) |
|
4-5周 |
《续小儿语》 (节选) |
|
6-7周 |
《增广贤文》 (节选一) |
|
8周 |
《增广贤文》 (节选二) |
|
9~10周 |
《弟子规》 (节选一) |
|
11-12周 |
《弟子规》 (节选二) |
|
13-14周 |
《幼学杂字》 (节选) |
|
15~16周 |
《中华改良杂字》 (节选) |
|
17~18周 |
复习 |
|
19-20周 |
考试 |
下学期
|
周次 |
课时 |
|
1~2周 |
《千家诗》 (一) |
|
3~4周 |
《千家诗》 (二) |
|
5~6周 |
《千家诗》 (三) |
|
7~8周 |
《千家诗》 (四) |
|
8~9周 |
《神童诗.卷首诗》 (一) |
|
10周 |
《神童诗.卷首诗》 (二) |
|
11周 |
《随园诗话》 (读书) |
|
12~13周 |
《世说新语》 (王戎识李) |
|
14~15周 |
《格言警句》 |
|
16~17周 |
复习 |
|
18周 |
考试 |
|
19周 |
准备放假工作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