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第三组“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2015-11-03 22:49:53)
标签:
教学 |
分类: 教学设计 |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第三组“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教材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以及同步阅读教材:《母爱风筝童话》《母亲的故事》《鼾声》《鱼头》《父爱安全网》《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妈妈的银行存款》《父亲的爱──勤俭家风》《秋天的怀念》《我的母亲》(节选)《父子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教学内容:
1.鲁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教学重点:
一、导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激励
2.孩子们通过阅读,我们对“父母之爱”又有了一些认识和感受。这几篇文章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父母之爱。说说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鼾声》:深沉
《母亲的故事》:无私
四、交流学习精彩片段,整体提升
精彩片段:
A“冬华抓住一根树枝,顺着水势将女儿推向树干。”
这句话里写了他两个动作,是哪两个?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找出描写梁冬华在这处过程中
师:全文对冬华的表情描写只有一句,想一想为什么在这样生死的关头他还能笑得出来呢?
2.《鼾声》是一篇父爱浓浓的文章:
(2)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表现了父亲的什么?
(3)文中加点的四个“轻轻的”表现了父亲什么?
⑴死神把孩子带走了,母亲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先后遇到了
,分别献出了
⑶你怎么看待母亲最后的选择?
4.《秋天的怀念》:
精彩片段赏析:
是啊,母亲非常理解自己的儿子。透过一个“躲”字可以看出,母爱是理解。或者说,理解是爱的别名。只有理解才是真正的爱。母亲没有阻止,反而躲得远远的,任由儿子在砸在摔,因为她太理解自己的儿子了。一个“躲”字告诉我们,母爱是理解。
再让我们聚焦一个“挡”字,把“挡”字所在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一个“挡”字告诉了我们什么?母亲为什么要挡住窗外的树叶飘落?
古人说,一片落叶一深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树叶黄了落下来了,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面对这“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身有残疾的史铁生一定会更加感到悲怆,直至绝望。母亲最知道儿子的心事,所以她把窗户给挡住了,不让他看到衰败的景象,而要带他去看菊花,她挡住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
(她挡住的是绝望,留下的是信心。)
小结: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呵护,母爱是激励。
我们再来聚焦一个不起眼的问号。(师生配合朗读母子对话)
师:“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后面为什么是问号,不用句号?
(因为她想征求儿子的意见,不让儿子感到她是在命令他。)
(是商量的语气。)
小结:同学们,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商量,母爱是小心翼翼,生怕惹儿子生气。母爱是商量,母爱是尊重。
师:让我们聚焦一个“笑”宇。
儿子态度很差,但是母亲却“笑了”。通过一个“笑”字,看出了母爱是什么?儿子态度那么差;母亲反而笑。
(母爱是宽容。)
小结:只有母亲有这种胸怀,只有母亲对儿子会有这种宽容。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宽容。
最后,让我们聚焦母亲临死前说的那一句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盯住这一句话,这是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透过这一句话,你是看出,母爱究竟是什么?(母爱是牵挂。)
同学们,母亲临死的时候,念念不忘的是她的孩子。母爱是什么?是牵挂,是无休止地牵挂!
师:母爱仅仅是理解,仅仅是宽容,仅仅是呵护,仅仅是牵挂吗?不,当发现儿子发怒时,她就悄悄地躲出去,但再次进来时眼圈是红红的;当母亲发现自己说错话的时候又悄悄地走出去了,这些又是什么?说不清。母爱是博大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五、照应导语,主题小结拓展
1.现在,大家再看看这棵父母的爱之树,此刻,它已经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了。
2.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往往有许多许多的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它却总是凝聚着父母无限的爱!
3.能说说自己感受到父母的爱事情吗?
4.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汇成一首小诗,把它送给你们,让它伴随着你们幸福成长吧!
母爱是牵挂,是无休止地牵挂!
母爱是博大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父母的爱,博大而精深,像海;
父母的爱是一支神笔,
写出了人间多少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