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少年中国说》
(2013-03-12 20:46:32)
标签:
365 |
分类: 教育随笔 |
这是几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可班中七十一个孩子的声音,却抵不过一个领读的同学。开学以来,已经近两个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一直不佳。虽然着急、做工作,可效果并不明显。原打算让孩子们停下,再做动员。因为一位老师的进入,我走到走廊,此时,整个走廊上,是此起彼伏的朗朗背诵声。
再走进教室,我有了主意:请同学们改换一个词——把“国”换成“家”,再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孩子们七嘴八舌,谈得热火朝天。可让他们单独再谈时,好多孩子又闭口不言了。
于是,借着孩子们的表现,我引领孩子们回顾:上个学期,我们班连续五次获得和美班级,而事实却是,我们班的确还有三五位同学的表现是有差距的,而且经常给我们带来麻烦,但他们对班级整体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我们是一个大的集体。所以正如刚才的诵读,因为“国”很大,我们读不出其中的利害。可是,当“国”变成了“家”,范围小了,你的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你就决定着你的家的兴衰,你就是你家庭的镜子。
孩子们虽然懵懵懂懂,却也有所感悟,当再诵读,效果截然不同。
懵懵懂懂中,我也有了更深的感悟: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强调木桶理论,也需要突显利害冲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