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汉诺塔》教学设计(5)
(2015-03-31 10:45:1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校本课程 |
一、游戏训练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探索,体验数学方法在游戏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2、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应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开发动手能力,培养遇到难题时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游戏准备
学生:活动记录表、趣味数学卡
教师:课前分发汉诺塔器具、多媒体课件
三、思维训练活动过程
(一)交流反馈,自主建构
请大家看几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大屏显示:1)1,3,5,7,9,……2n-1
2)2,4,6,8,10,……2n
根据以下数列找出它们的规律,并写出第10个数是多少,1000个数是多少?你能推算出一种可以表达规律的公式吗?
生答:
谈话:请同学现在认真观察我们所记录的数据,你又会有什么发现?开动你的脑筋,能不能发现一些规律?
提示:操作时用的最少步数之间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小组探究。
生1:我发现珠子的移动次数之间是有规律的。如从1到3次,增加2;从3到7次,增加4;从7到15次,增加8。增加的次数都是翻倍的。
生2:我的规律比他简单,只要把前一次的移动次数乘以2,再加1就是后1次的移动次数。如1次乘2加1得3,3次乘2加1得7,7乘2加1得15。
师:两人思维方式不同,获得的结论也不同。
生:我发现我们所记录的数字也可以组成一个数列,它们的规律是后一项的移动次数等于前一次的移动次数的2倍加1.
提问:谁能用公式表达出来呢?
生:2n+1
谈话:谁还想补充?说得再详细些?
提问:规律中的乘以2,加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进行分析。
生1: 1代表最大圆盘移动的次数,2则代表其它圆盘的前后两段移动的步骤。
生2:我发现这个故事蕴含着一个巨大的数学问题,运用了递推、归纳等数学方法。
谈话:根据你们发现的规律,假如盘子是6个时,最少要用多少步数完成操作?下面我们就在游戏中来验证一下我们的推测。
提问:验证的结果符合我们发现的规律吗?
生答:验证的结果符合我们发现的规律。
(二)课堂总结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内不仅探究出汉诺塔的秘密,还找到了计算圆盘移动次数的规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