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说课稿
(2014-01-17 13:57:21)《按比例分配》说课稿
课前思考:
“按比例分配”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分配方法,是“比的应用”的一种。对于这种典型实际问题的教学,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学生通过这节课要收获什么?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他们究竟要有怎样的不同?跳出典型应用题的框架,我希望能够在更一般的层面上去解读它,即它对于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会有哪些启示?因为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本课内容就像是一个交通枢纽一样,四通八达,与很多知识之间都有“可比性”。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把“比较”的思想方法提到首要位置,以期让学生感受比较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明确比较不仅要看到区别,更要看到联系,并以它作为推进教学的暗线,层层小结,层层推进,层层深化。
一、说教材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一种应用,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
它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辨正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按比例分配问题大致有三种解法,教材是采用先把比转化成份数,再转化成分数,使题目成为分数乘法应用题,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答。这样安排使得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对前面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里把比转化成了份数后,也可以把题目转化为归一应用题,运用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答,所以,教学中可以补充归一解答,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材注意联系生活工作实际导入例题,使学生从中体会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并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我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
理解题意 ( 分析数量关系 )------ 求解作答——检验反思
说教学过程:
欣赏视频,提出问题也是学生心中最想知道的问题:同样的试管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呢?紧接着把生活中的试管转化成数学中的示意图,出示其中的两个试管,让学生仔细观察,谈发现,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是水的体积不同。接着教师让学生以试管一为例,用数学与语言来描述。引导学生用刚学过的比的知识来描述,通过对比的理解,得到份数和分数,为理解题意做好铺垫。通过比与音乐的关系,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体验了比的应用的广泛性。,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接着出示吹出音阶6时的信息,让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题意。结合实际信息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人人参与“画线段图分析”题意,这样的设计,避免学生出现盲目行动,同时也是为学生探究方法的多元化创造条件,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拓宽了学生解题的思路,为后面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探究阶段,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方法是灵活的。充分体现了思维的价值。很好地诠释了“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新课程精神。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比较的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两种方法之间的比较,思路不同却殊途同归;分成两份和三份的比较,确定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框架;练习题之间的比较,简单与复杂,模仿与变式,在一次次比较中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技能;本课与“和倍问题”之间的比较。所有的比较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在比较中强化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学生正是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比较中增进了对新知的认识,逐步完善了对新知的建构。同时画图的直观策略在本节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刚才介绍的几种图以外,孩子们有的时候是没有任何框框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思维的特点,可能画出一些让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他所明白的一些图。就是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画的图。因此我们特别提出来,作为教师要尊重孩子们,特别是当孩子们的示意图画出来的时候,可能是非常的嫩稚的,可能是非常不成熟的,但是我们要很好地、认真地去挖掘他的思维价值,保护孩子们创造的积极性。
多样化方法的呈现,让学生的交流成为可能,实现了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课程目标。
鼓励学生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画图意识。尤其是学生自己画的富有个性的示意图,是学生认知风格的具体体现。
画图,不仅让学生思维外显,而且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画图在具体形象和抽象数量关系之间架起了桥梁。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课题类型
(二)教材简析
(三)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用两种方法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是简单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扩展和提高。因此理清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答方法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会解答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少几的分数应用题;使学生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尝试、类推和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的体会,感受获得成功体会的经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良好的数学情操。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用具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整体设计
(二)说局部设计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第一层次:独立探索
第二层次:合作探索
第三层次:尝试练习
第三个环节:变式练习,巩固深化
1、定位练习
2、对比练习
(三)说“诱思探究”在本节课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