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吨的认识•解决问题》例题9的教学反思

(2015-10-13 14:06:28)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用下面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小货车的载质量为2吨,大货车的载质量为3吨。
阅读与理解:“怎样派车能恰好把8吨煤运完?”
分析与解答: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如果只用2吨的车,正好运4次”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回顾与反思:“检验一下,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答:派车方案1和4都可以恰好把煤运完。
《教师教学用书》在第74页对本实际问题进行了说明:编写意图(3)呈现完整的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用列表法一一列举时,需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
商 榷一: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本题在“分析与解答”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现实生活实 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帮助学生分析并理解题意。如:现实生活中大载质量的车,大面额的钞票,多座位的轮船(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 的便利(特殊情况除外)。所以不应单单考虑“如果只用2吨的车,正好4次”,作为此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开始,这样设计有点“顾此失彼”,脱离现实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考虑用3吨的大货车来运煤,才符合现实生活实际。就像在生活中,需要付比较大的一笔钱,应先想到要用大面额钞票;有多个人坐船 (车),首先选用多座位的轮船(车)一样,等等。
商榷二;反观方案3与方案4,大货车载质量为3吨的车都是运2次,小货车载质量为2吨的车;在方案3中运2次,在方案4中运1次。既然小货车在方案4中运 1次可行,何必还要在方案3中运2次呢?其实方案3为多余方案。分析其原因为;原题中的方案解析只注重8除以2能够完全整除以及列表的有序性,而没有考虑 到“现实生活中大载质量的车,大面额的钞票,多座位的轮船(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建议一,根据原实际问题解答如下;“如果全部用3吨的大货车,最多需要运3次。”
  派车方案   载质量3吨   载质量2吨   运煤吨数
     1             3次              0次              9吨
     2              2次              1次               8吨
     3             1次              3次              9吨
     4             0次             4次     8吨
回顾与反思:“检验一下,看方案2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答:派车方案2和4都可以恰好把煤运完。
建议二,将原实际问题的运煤总量8吨改为9吨。实际问题设计为:
用下面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9吨煤?大货车的载质量为3吨,小货车的载质量为2吨。
阅读与理解:“怎样派车能恰好把9吨煤运完?”
分析与解答:就是求载质量3吨的车、载质量2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9吨。“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如果只用3吨的车,正好运3次”
  派车方案   载质量3吨   载质量2吨   运煤吨数
     1                 3次     0次              9吨
     2                 2次     2次            10吨
     3             1次               3次             9吨
     4               0次             5次            10吨
回顾与反思:“检验一下,看方案1和方案3两种方案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9吨煤。”
答:派车方案1和3都可以恰好把煤运完。
    荷兰数学教育家 费赖登塔尔提出了“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即数学教学应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 数学。所以,在方案的选择具体内容的编排上,不仅要考虑和具体知识的结合,还要考虑现实生活实际的特点,通过合理,恰当的内容设置与编排,更好地实现培养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和体验用列表法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达到“不重复,不遗漏,不多余”地列举各种方案的目的,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 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