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2013-04-28 18:09:48)
分类: “五个一工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5和相关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
.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教法和学法:
    1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
、学法: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迁移
    1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
、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也藏有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培养能力
    1
、教学例5
  1)出示课件:观察画面,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
  3)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4)学生试着解答,并汇报解法。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12.8÷8×10    210÷8×12.8
                     =1.6×10              =1.25×12.8
                     =16
(元)             =16(元)
  5)激励引新
   师: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用比例解决问题
  6)探讨新知
提出问题,同桌讨论:题目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7)引导生说出等量关系:水费
吨数=水费吨数,然后尝试解答。
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
                         12.8
8= X10
8X=12.8×10
                              8X=128
X=128÷8
X=16        
答:略。
  8)概括总结:象这样的题目,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均可,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
变式练习。
   师: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问题,同学们真不简单,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1)出示条件: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它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2)让学生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改编后的题目。 
  3)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的条件和问题改编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关系仍没有改变,解答的方法也没有改变,只是要设需要用的水数为X吨,列出等式是:12.8
819.2X
  5)想一想:怎样用比例解决问题?
   小结:用比例解决问题,应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再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
、小黑板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照这样计算就是说(    )是一定的。
      )和(   )成(   )比例。
  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   )相等。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请你列出方程。
   2
、教科书第60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做完后,讨论并请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3
、完成练习九第3题。师提醒: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身高和影长成正比例。
   四、课后延伸,深化拓展 。(课件出示)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它的解答步骤是怎样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教学反思技艺
后一篇:日行一善随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