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国家的人们使用的物品进行文化对比;
2、复习“have got”的用法。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不同国家的人们使用的物品进行文化对比;以及复习运用“have got”的用法。
难点:have got的用法。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
1)有节奏的颂唱上一单元的歌曲。
2) 听写上一单元的单词。
2. 导入:
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信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引导出本课内容,同时复习单词“letter'’。可以向学生提问: “Where are they ? Do you want to know? ”
向学生说明:在本篇课文中,Laura很想与Sam和Amy成为笔友,她还从Darning那里得到了Amy和Sam的通讯地址。今天,Sam和Amy真的收到了一张封来自纽约的信件。没错.这封信就是Laura寄来的。让我们一起看一看Laura在明信片上写了些什么。学习课文以后,大家要以Sam和Amy的名义给Laura写回信。
3. 课文教学
用优教通录音呈现活动1的内容,学生可跟读。用优教通录音呈现活动2的内容老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简单的理解性问题,例如:“Where is the letter from? Is the letter from Daming? What has Daming got? What has Laura got?”等。再放录音,帮助学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老师可以针对“Daming has got a Chinese kite”中的“Chinese”和 “have got”两项内容进行重点教学。老师可以出示中国传统物品,以此解释 “Chinese”, 例如:中国风筝、国结、中国旗袍、中国明信片等。老师一边展示—也向学生解释:“We are from China. We are Chinese?kite is from China. It’s a Chinese knot. Oh, that’s a Chinese dress. And these are Chinese postcard.”
老师讲解句子“Darning has got a Chinese kite and we fly it in the park.”因为句子较长,学生读起来可能不是很顺利。师生可以一起做“clearer and fasted” 游戏。这个游戏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流利地说出句子.同时还要避免因为机械操练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可以通过一遍遍的朗读理解句子间的关系。具体操作如下:老师将句子写在黑板上。全班学生听到老师说: “ One, two, go!”后开始齐声朗读句子。老师随着学生朗读的节奏匀速在黑板上画直线,每朗读一遍就画一条直线。如此反复,直到速度最快为止。鼓励学生朗读得既要快又要清楚。
用简单的符号标明两个句子之间的并列关系:
“Daming has got to a Chinese kite and (→)we fly it in the park.”
4. 拓展活动:
让每个学生带一件物品到学校来,以句型“I have got….”来描述自己拥有的东西。还可以将句型进行扩展。
如:I have a bird. She can sing very well.
I have a violin, but I can’t play.
5.播放优教通录音,然后学生跟读,最后由自己说出来。
6. 全班一起完成练习4
7. 课后作业:
1)抄写课后单词;听磁带20分钟;
2)完成练习册上这一单元的作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