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12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
(2013-03-17 16:51:40)
标签:
教育情感 |
昆明市2012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
第二大题第一部分共设三小题(客观题),考查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内容包括考查文言实词的掌握、相关信息的筛选、对文意的概括分析等。材料节选自《宋书·何承天传》,设题的角度和形式都比较传统,难度适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承天,东海郯人也。承天五岁失父,母徐氏,徐广之姊也。广聪明博学,故承天幼渐训议,儒史百家,莫不该览。叔父肹为益阳令,随肹之官。
隆安四年,南蛮校尉桓伟命为参军。时殷仲堪、桓玄等互举兵以向朝廷,承天惧祸难未已,解职还益阳。义旗初,长沙公陶延寿以为其辅国府参军,遣通敬于高祖,因除浏阳令,寻去职还都。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版为行参军。承天断狱清正,毅尝出行,而鄢陵县吏陈满射鸟,箭误中直帅,虽不伤人,处法弃市。承天议曰:“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故不以乘舆之重,加以异制。今满意在射鸟,非有心于中人。按律,过误伤人,三岁刑,况不伤乎?微罚可也。”
谢晦镇江陵,请为南蛮长史。时有尹嘉者,家贫,母熊自以身贴钱,为嘉偿责。坐不孝当死。承天议曰:“法吏葛滕签①:‘母告子不孝,欲杀者许之。’法云,谓违犯教令,敬恭有亏,父母欲杀,皆许之。谨寻事原心,嘉母辞自求质钱,为子还责。嘉虽亏犯教义,而熊无请杀之辞。熊求所以生之而今杀之,非随所求之谓。言情则母为子隐,语敬则礼所不及。愚以谓降嘉之死,以普春泽之恩。”事未判,值赦,免。
二十四年,承天迁廷尉,未拜,上欲以为吏部,已受密旨,承天宣漏之,坐免官。卒于家,年七十八。先是,《礼论》有八百卷,承天删减并合,以类相从,凡为三百卷,为《前传》《杂语》《纂文》,并传于世。又改定《元嘉历》,语在《律历志》。
(节选自《宋书·何承天传》)
【注】①签,判词;②隐,痛惜,怜悯。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史百家,莫不该览
B.叔父肹为益阳令,随肹之官
C.时殷仲堪、桓玄等互举兵以向朝廷
D.事未判,值赦,免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考查的文言实词全部出自所选语段,需结合文段语境来进行推断。同时,这些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几乎都在教材中出现过,体现了新课改高考源于课内、联系课外,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命题原则。
这里所说的常见文言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其中更倾向于考察古今词义有区别变化的地方。答题时需要先排查那些古今一致、看起来过于简单的选项。本题“该”字的错误明显,得出答案应该不难。
【考情分析】题号
题目 |
及格率 |
优秀率 |
平均分 |
标准差 |
难度 |
区分度 |
客观题4 |
0.74 |
0.74 |
2.22 |
1.32 |
0.74 |
0.29 |
答案选A,选择正确占74%。选B达8%,选C达4%
【备考建议】
1、备考时要注意对教材中常见易混实词做梳理,尤其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用法不一致的地方。常见文言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文言现象都要在与现代汉语用法的比较辨析中增加印象。
2、要充分重视语感的培养,注意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词性、推测字义的方法训练。可以适当运用语法常识分析词性,通过语境推测意义,再带回文中凭语感检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承天“断狱清正”的一组是(3分)
①明其无心于惊马也
③微罚可也
⑤愚以谓降嘉之死,以普春泽之恩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题干中的选项规定涉及三点:人物是“何承天”,事件是“断狱”,效果及评价是“清正”。此题考查既考查了信息筛选,又兼及文意理解,明了原文整体大意、读懂原文重要细节是答题关键
①项是何承天引说张释之的断案来说明,人物混淆,错误最为明显;④是描述尹嘉母为儿买身事,事件不符。⑥是法条本身,与题干规定相去甚远。故结合题干与选项认真比对,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考情分析】
题目 |
及格率 |
优秀率 |
平均分 |
标准差 |
难度 |
区分度 |
客观题5 |
0.61 |
0.61 |
1.83 |
1.46 |
0.61 |
0.34 |
【备考建议】
信息筛选题一定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带句入文,逐句比对判断。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读懂题意,注意题干的隐含条件,明了筛选标准。
2、还句入文,结合具体的语境把握句意。特别注意一些省略句,确切明白人物、事件的牵涉范围。
3、反向切入,用排除法锁定答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承天自幼聪明博学,在母亲徐氏的精心照料下,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叔父也对他关怀备至。
B.小吏陈满射鸟,误伤了刘毅的卫队长,被处死刑,但何承天认为陈满没有伤人,轻微处罚就可以了。
C.尹嘉因不孝罪被葛滕判处死刑,但何承天认为判罚不当,依法被告只有得到他们的父母请求才能被处以死刑。
D.何承天曾有做吏部尚书的机会,不过在皇帝还没有授予他官职之前,他就将这个消息透露了,因此被免官。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命题内容力求涵盖全文。既有对原文中时间、人物、事件的宏观表述,又对某一具体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也有对原文中人和事加以评价的表述等等。A项信息对应文本第一段的内容;
【考情分析】
题目 |
及格率 |
优秀率 |
平均分 |
标准差 |
难度 |
区分度 |
客观题6 |
0.42 |
0.42 |
1.26 |
1.48 |
0.42 |
0.23 |
答案选A。原文“聪明博学”的主语是“广”,即何承天的舅舅徐广。
选择正确占42%。选B达30%,选C达9%
【备考建议】
1、重视此题在文言阅读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这是对全文内容大意的概述,错项只有一个,故此题的其他题肢可以作为理解全文大意的重要参考,在此题的提示下,注意回到文章,进行细节对应,结合语境猜测,可以大致读懂原文,为下一步的正确判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切忌匆匆读完,凭印象做题。一定要有细节还原、比对的意识
3、当选项中有两项相决不下时,一定要比较错误的程度,要把细节理解的微小差异、观点表述的不太严密和与原句相比出入较大的重大错误区分从来,从而分清主次,选对选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遣通敬于高祖,因除浏阳令,寻去职还都。
(2)谨寻事原心,嘉母辞自求质钱,为子还责。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词句的能力,也包括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作为文言文的一种综合性考查手段,此题是高考文言阅读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翻译(1)句应注意“通敬”、“
【考情分析】
题目 |
及格率 |
优秀率 |
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标准差 |
难度 |
区分度 |
语文7题 |
0.18 |
0.02 |
4.21 |
10.00 |
0.00 |
1.51 |
0.42 |
0.46 |
翻译总及格率为18%,优秀率为2%,平均分4.21分,难度值为0.42,显示翻译试题有一定难度,区分度较好,为0.46。说明在未来的高考复习中,本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绝大部分学生还要继续加强文言翻译训练,增强文言阅读语感,提高文言翻译得分。
【问题透视】
1、
2、
3、
4、
5、
6、
7、
【备考建议】
1、建议在复习后期回归教材,梳理文言文知识体系,积累掌握重点实词、重点虚词的的意义和用法。如本次翻译的“除”和“寻”,可以直接对应课文《陈情表》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的意义,“于”“因”等虚词用法在课文中也比较常见。
2、熟悉翻译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增删补调,注意语句通顺,符合情理,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3、关注句中特殊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文言现象的正确翻译。
4、克服畏惧心理,主动接触文言,重视课内外文言文的学习与复习,培养语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访戴天山[注]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
树深时见鹿,
野竹分青霭,
无人知所去,
8.尾联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9.颈联中的“分”和“挂”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鉴赏评价)。第一问:“尾联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一般要求学生在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分析这些思想情感的具体内容,但本题的问法特别,“愁从何而来?”就必须将这种“愁”的具体思想情感的表述转化为“愁”的原因分析和产生“愁”的路径表述。第二问:“颈联中的“分”和“挂”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这是一题传统的炼字题型,在品味诗歌语言的时候,除了注意其语言本身的特殊性、艺术性,还要对语言所指示、所承载的审美形象有所关注。
【考情分析】
题目 |
及格率 |
优秀率 |
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标准差 |
难度 |
区分度 |
语文8题 |
0.46 |
0.07 |
2.35 |
5.00 |
0.00 |
0.89 |
0.47 |
0.40 |
语文9题 |
0.28 |
0.05 |
3.02 |
6.00 |
0.00 |
0.95 |
0.50 |
0.39 |
第8题及格率为46%,优秀率为7%,平均分2.35分,难度值为0.47,有难度,区分度好,为0.40。第9题及格率较低,为28%,优秀率较低,为5%,平均分3.02分,难度值为0.50,有一定难度,区分度好,为0.39。说明诗歌鉴赏题有相当的难度。
【问题透视】
1、
2、
3、
4、
5、
【备考建议】
1、
2、
3、
4、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2)欲渡黄河冰塞川,
(3)纵一苇之所如,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能力层级为A级。所选诗文范围均在教学大纲和课标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及教材要求背诵的64篇篇目中。其中诸葛亮《出师表》为高考考查内容,本次题设把重心放在其他未考段落。
【考情分析】
题目 |
及格率 |
优秀率 |
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标准差 |
难度 |
区分度 |
语文10题 |
0.57 |
0.36 |
3.6 |
6.00 |
0.00 |
1.73 |
0.60 |
0.45 |
补写名篇名句的及格率不高,及格率为57
【问题透视】
1、对古诗文原句意思理解不到位,错别字较多。如“诸侯”的“侯”写为“候”,“钓”写成“钩”,“凌”写成“临”等等。
2、记不牢。漏写或任意添加虚词。如“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添加“而”字。
3、记忆混串,将几篇文章名句拼凑一起,东拉西扯现象严重。
4、前后语句错位。
5、书写混乱潦草,卷面涂抹严重。
【备考建议】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