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建构区的故事
(2019-12-31 10:51:17)案例描述:
区角开始,我便介绍起建构区中“三角形”的搭建方法,我一边讲解一边介绍着搭建的具体步骤,“先搭长条,然后在长条旁的第一个洞洞开始继续变金箍棒”。在我的介绍后,我便对幼儿发起了玩区角的指令,在我的指令下,孩子们陆陆续续的来到区角脱去鞋子后进去活动。今天光顾建构区的是轩轩等五位男孩子,只见轩轩和含含拿起了雪花片模仿着老师的样子“变”起了金箍棒,随后他们停止了建构,而是挥动着手上的金箍棒做起了“嘿嘿哈哈”的动作,一会儿变起了手枪,一会儿变起了大刀,玩的不亦乐乎。正在他们高兴的时刻,不料,含含的手上金箍棒突然断了,这时的含含大哭起来,我立马弯下腰,一边安慰含含,一边和他重新修正这金箍棒。在我的安慰下,含含的情绪得到了平息,“阴雨天”很快转晴。
随后,在区角讲评中,我又和孩子们交流了金箍棒断的原因,并将搭建牢固的图示进行绘制,要求边缘和圆心碰牢,有张贴在区角中,以便让幼儿在今后的搭建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将圆形搭紧,这样才能保证牢固性。
案例分析与措施:
一、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含含这孩子在幼儿园的这段时间情绪还不是很稳定,早上来园时也经常会有哭闹现象的发生,分离焦虑相当严重,而且据他妈妈说,含含很会用哭来掩饰,因此,在区角中发生的事情是对含含侧面的反应。当他发现金箍棒断的时候,他立刻哭了起来,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的我及时给予幼儿关注,在观察、询问的基础上分析了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并安慰幼儿。另外,在老师的安慰中他也会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对他的呵护,从而产生亲近感。
二、跟踪式的图片引领在区角的讲评中,我很有意地将搭积木中出现的问题放在结束后的集体交流中进行讲评,并在此基础上绘制成孩子易于理解的图示,放在区角的墙饰中,从而对幼儿进行有效地指导,怎样将积木搭紧,无形中起到很好的提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