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凭祥友谊关--云贵广西游(21)

标签:
旅游 |
游凭祥友谊关--云贵广西游(21)
2023年2月12日,今天主要游览友谊关。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中国九大名关之一,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通道和口岸。作为边关重地,友谊关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1885年,清朝名将冯子材,在此痛击法国侵略者,取得了举世闻名的镇南关大捷;1907年,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此发动镇南关起义;1949年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五星红旗插上镇南关,标志广西全境解放。
友谊关关楼,建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曾6次变更关名,初名雍鸡关,后改为界首关、大南关,明初改为镇南关、1953年1月改为睦南关,1965年1月易名友谊关。
作为祖国南大门,友谊关是和平、友谊的象征,充分体现了中越两国“同志加兄弟”的友好关系。这里,曾有两国领导人的亲切握手;这里迎来送往,笑声不断;这里,呈现着双方不断扩大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社会繁荣发展的新景象。
关楼共有四层,高22米,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底层全部用长方形料石砌就,城门为圆拱顶,内关拱门高7.5米,底宽8米,外拱门高7.1米,底宽6.6米,通道长16米,整个楼体极富民族特色。
关楼二、三、四层为展厅,二层展厅为“镇南关大捷”、“镇南关起义”、“红旗插上镇南关”;三层展厅为中越友好往来资料;四层为九大历史名关资料。
关外墙正上方,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楼顶高高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城门上镶嵌“友谊关”的匾额,是陈毅元帅的笔迹,字体浑厚,苍劲有力。登上楼顶,极目四周,越南的口岸,左辅山镇关炮台,右辅山(金鸡山)炮台,等景观即入眼帘,关楼两翼,留存着明代砖石城墙1352米,犹如两条巨蟒,分联左辅山、右辅山,与两山炮台构成一体,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明清时期修建的关楼,设双重拱门,外门额题“南疆重镇”,内门额题“镇南关”,关上设有昭德台,关后建有关帝庙。旧关楼于1885年在中法战争中,被法军焚毁,战后,清军守将苏元春按原样主持重修。1939年12月21日18时,侵华日军第五师团及川步兵第十一联队山县先遣队占领,并将其焚毁,日军劫走外门“南疆重镇”匾额、石碑,并拓下内门“镇南关”额书,一并运回日本向天皇邀功请赏。
友谊关景区有一栋法式楼,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中法签署《中越边境对汛会巡规章》,彼此开设对等的汛署,中国军方在龙州县设“广西省全边对汛督查署”,法方在谅山和高平设对汛督查署,彼此还要桂越国界线上各设分署九个。此楼始建1914年,由荷兰技术工程师设计。“法式楼”是当初清政府部门建在凭祥的“镇南关对汛分署”(通称南关对汛署)的办公室地址,主要是承担边境线的外交事务和保持边境线社会治安。
友谊关景区,现保存有镇南关大捷遗址。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及其邻国成为西方列强入侵的主要对象。1883年,法国开始攻占越南,之后又以越南为跳板,向中国广西、云南边境地区发动进攻。在这危急关头,清政府任命七旬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战斗。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汉族,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是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他用兵有方,身先士卒,带领清军英勇杀敌,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攻克文渊、谅山,并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
“零公里”,位于中国322国道终点与越南1号公路起点交汇处,是越南所立的1号国道起点里程碑。从这里往南行100多米,就到了人们常说的“零公里”,它是中国322国道终点与越南1号公路起点的交汇处,在中国一侧的水泥路面上,镶有“中国322国道终点”的标志,越南一侧的公路边,立着一块公路里程碑,用越文刻“河内,172公里”,标志着从那里到河内172公里,另一面刻着“.0”意思就是“0(里程碑)”。
游览了友谊关景区,仿佛给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中华民族历代英雄辈出,现在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定会涌现千千万万的冯子材,痛击美帝及西方列强,振兴中华。
行者
2023年2月12日